李云
陕西省彬州市紫薇小学
【摘要】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其中,作文又是语文学习中的关键一步,作文是学生能力输出的一种基本表现,是考验和体现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主要是教师根据不同的作文题材以及不同的学生素质和学生需求,来做出的教学内容的改变,实施适合学生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体就将对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创新策略
【正文】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习时间尚短,自身年龄较小,所以语文水平相差较大,尤其是作文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相差较大,理解能力又有较大不同,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采取这种分类指导教学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方法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将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创新策略,改进教学。
一、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1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缺少生活元素,缺少真情实感
学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总是忽略生活中的实际元素,不能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而是直接背诵记忆一些作文模板,在写作时进行生搬硬套,或是直接在作文书上背记素材,在写作时进行改写,这样的写作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没有任何的新意,也没有学生的真情实感,就像现在已经烂大街的妈妈雨中送伞的故事,许多都在作文书上找这种素材,写作时凭借背诵的记忆,进行改写,没有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判卷时也就只能看到千篇一律的雨中送伞,自然已经免疫,这样的文章也没有什么价值,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没有任何的帮助。
1.2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现在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法,已经被许多的教师了解。但可能是由于教师自身对于该方法理解掌握不到位,也可能是由于教师对该方法的重视程度不够,最终导致,教师大多都没有能够在写作课程中,很好的实施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法。这也就导致了现在这种方法虽然已经存在,但是仍然收效见微。这种方法现在还没有能够真正运用到写作课堂中去,没有能够帮助学生们提高。
二、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具体创新策略
2.1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加生活元素
写作本来就是一件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事情,不能脱离生活,只有真正付出了真情实感,用心去写的文章才有可能变成好的文章。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没有这种发现生活的意识,也不能自己去发掘生活中的事情。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写作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将生活写成文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针对生活中的事情的提问,帮助学生回顾整理自己生活中的实际经历,教师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清理情况,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引导,对此,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专门的作文学习小组的分组,以便更好进行分类指导教学。教师可以多对学生们进行生活实际经历的回顾和总结,以便学生用心写文章,投入真情实感,写好文章。
例如,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写作《那次玩的真高兴》,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这一单元的写作训练时,可以先提出问题:学生们有哪些玩的很高兴的时候。根据学生们的反应,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们不同程度的提示,以便帮助 学生想起自己曾经玩的很高兴的经历,教师可以提示性地问学生:有没有和父母、朋友一起出去旅游的经历,有没有去过游乐场,有没有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滑滑梯,有没有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戏,还有和父母的亲子游戏等。教师可以用问题的形式,扩展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们回顾起自己的快乐经历,进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将他们自己的真实生活的快乐经历,写成文章,真实的记录和还原当时的最真挚的快乐,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对自己的文章投入感情,用心写文章,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这样用心的文章,才能真正算是一篇文章,这样用心地去写自己的文章,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能力和需求的不同,对一些学生给予特殊的帮助,尽可能多的去帮助学生提高自己,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2.2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关注学生的真实写作能力的提高
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考验自主性的事情,学习本来也是一个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在讲解输出,学生只是坐在下面聆听进行被动吸收,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是比较差的。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要努力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让学生多发言,让他们成为课堂主体。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真实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进步。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时,可以多让学生来自主的思考和探索。教师拿过一篇作文题目,可以先让学生对于该作文的主题进行思考,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作文题目,他的背景和意义何在,并让学生积极发表意见表达想法,相互交流,思维碰撞。
例如,在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师在进行这一写作课授课时,就可以让学生们先进行自主的思考,考虑这个作文的主题,以及这个主题出现的背景及意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让他们写这个主题的作文,意义何在,进而让学生自主的把握好作文的主题。教师可以在学生们思考之后,让学生自主的发表见解,表达自己对该篇作文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们都能融入进课堂里,并鼓励学生多多表达,有不同意见站起来说就行,不用举手,陪养自主课堂,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发言,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法,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只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积极地采取一些创新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将写作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如此,对学生的真实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晋万丽.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探讨[J].才智,2016,153.
[2]覃佳月.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D].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