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都被世人所景仰,那么在当代世界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尤为重要。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必须从小就对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以此来提高文化自信,促进对我国文化的继承。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获得文化的熏陶,促进文化发展。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理解和发扬。本文将主要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分析。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渗透
【正文】正确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好的提高。然而一些教师往往忽略教学方式的创新,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所以有些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会感到厌倦,不利于对学生很好的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那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重要目标。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很好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一、传统文化学习现状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传统文化的教学不够重视,进行古文阅读和教学时,往往让学生先进行翻译,减少字词障碍后再进行整体上的阅读和理解。然而,这一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理解的很到位,不利于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一些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只是努力把古文进行背诵,做到字词默写不出错,对于其内涵以及所表达的传统文化知识理解不透彻,那么将不能很好的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这样的学习状态会导致学生越来越远离传统文化,不利于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另外,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较枯燥,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文化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的教学。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较丰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的兴趣,以此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的探究,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获得成长。从学生的个性出发,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让课堂学习变得生动起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让传统文化与语文知识的融合更加密切,提高教学效率。
二、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1挖掘古诗文教材进行文化渗透
古诗文是最能反映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将古诗文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古诗文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不断学习。古诗文所涉及到的文化范围比较广,从政治、民族、人生价值等多方面都有表现。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其终止思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学。这首诗是作者为了鼓舞将士的士气所作,体现了将士们为了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的崇高思想是学生应该具有的思想品质。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的讲解时,也要注重给学生进行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对我们的祖国更加热爱,提高爱国主义情感。
这样教师就将语文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在面对不同题材的古诗文教学时,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其传统文化思想,让学生在古诗文阅读的过程当中学习到更多传统文化精神,提高自我修养。
2.2提高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教师必须用更加丰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上学习时注意力更加集中,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进行《论语十二章》的学习时,为了提高学习过程当中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可以研究不同的章节,在研究过程当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有人进行翻译,有人进行最后的整理,促进小组配合的更加默契,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意这一过程当中的学习自主性。而且通过自主探究能够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在学生进行讨论之后,每个小组可以进行分享,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的背诵,促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很好渗透。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要做好引导作用,让学生再注意过程当中主动思考,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一个好的学习体验,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2.3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情景创设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获得传统文化知识与语文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走进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节目的观看,对传统节日有更新的理解。以此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元宵节有关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猜灯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参与,在这一过程当中不断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课堂能够让学生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更多的了解,促进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并对这些古诗词进行积累,通过深入研究写出这些古诗词,体现了哪些传统节日。这样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节日的同时,也对课本当中的古诗文进行了整体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更好渗透。
【结束语】总而言之,教师要利用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让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化,保证每位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可以不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也可以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不断找到自我价值,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了解学习状态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获得成长。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个人魅力,促进个人价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渗透 [J]. 王小丽;. 中学教学参考 2017(21)
[2]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J]. 邹艳梅;. 新课程(中)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