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徐飞
[导读] “生态课堂”就是指在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有效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需求
        徐飞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高级中学
        摘要:“生态课堂”就是指在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有效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需求,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到更多的语文文化知识的一种授课模式。通过建设高中语文的“生态课堂”可以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课堂氛围,生动形象的讲课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所以,本文将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对高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探究
        随着高考不断改革发展的推动,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以至于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当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探索最适合高中生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生态课堂”就是教师为了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创新出的最新教学模式,且有了一定的效果。“生态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都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模式,有着与众不同的教学特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部分,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所以,这种新高考模式下的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好的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文化素养。
        一、转变教学思想,重新定义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讲解知识过程当中,教师只在乎自己讲课的情况,使得学生只会跟着教师教授知识内容的思路走,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候教师只了解到了语文知识的表面含义,并没有对其内涵进行深究,体会不到该篇文章的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内容,也不能准确的捉住作者的写作风格,这样因为教师没有深厚的语文知识文化底蕴会让自己在授课时,带领学生只会主观的思考问题。而高考改革背景下的“生态课堂”正好改善了传统课堂的不足,在授课时更加重视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学生成为整个授课过程当中的主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文化知识。因此,想要提高授课效率,教师就需要转变教学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讲课方法,重新定义老师和学生之前的关系,让学生不再一味的等待接受老师讲解,而是主动的的参与到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关于语文文化的高素质。
        二、利用现代科技,革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虽然有很多关于高中语文的授课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现如今,新高考的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的授课方法已经更不上发展的速度,因此只有对授课方法进行改革,才能够让学生学到到语文文化知识更加牢固。在传统的授课时,教师更加侧向于对学生理论内容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了解语文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就会导致学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对授课方法进行改革。

“生态课堂”授课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而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提高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效果。在授课的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生态课堂”的构建。例如,教师准备对学生进行《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讲解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网络,纸质报道等相关渠道对课本的背景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在班级群发送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前参考。正式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PPT技术播放与文章相关的音乐和图片,促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效率。
        三创新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建设新高考背景下的“生态课堂”时,要注重对语文课文内容讲解方法进行创新,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一步一步地对文章的背景、感情思路以及蕴含的意象等内容进行解读。教师就可以在日常的讲课过程当中,先解读文章的题目,一般题目中就已经隐藏了大量的信息,便于学生更加容易读懂文章,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题目进行展开解读,促进解读有效性的提高。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对文章通读一遍,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教师再对文章的题干经行讲解,揭露隐藏在题干中的答案提示,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把字数限制在10个字之内。学生会经常遇到这种题目,但是如果学生不认真仔细审题,就会很容易偏离题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从现实世界出发,以防回答的较为空洞,一定保证回答有针对性,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简单来说,新高考背景下的“生态课堂”就是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并且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还要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重点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总结学生的发展规律,制定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教学方针。要想“生态课堂”得到完美呈现,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好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优势,还需要转变教学过程中的授课目标,学生才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文化知识素养,为日后的人生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立足新课标,构建新课堂[J]. 施润梅.安徽教育科研. 2019(22)
        [2]“活力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 陈志强. 基础教育参考. 2016(22)
        [3]新课堂中音乐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J]. 杨晓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