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敏
绍兴市东湖中学(小学部)
【摘要】依托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深度阅读习惯,以理解字词句篇发展语言能力,靠预测方法学会质疑解疑,借童话故事培养想象能力,凭读写支架训练高阶思维,调多重感知提升审美等,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大幅度提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开展深度阅读,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构建语言并运用,发展思维并提升,培养审美情趣,传承优秀文化等目的。下面我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为例,遵循教材单元内部结构的逻辑开展深度阅读,促进语文素养向更深处漫溯。
(一)理解字词句篇,发展语言能力
教材在低年级时已安排了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第二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逐步做到迁移运用。《秋天的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以“五彩缤纷”为例,联系上下文,找到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等颜色词可以看出颜色繁多,在此基础上借助想象及课文插图等方法思考:除了颜色多,还包含了什么意思?这样一追问,思维就有了生长点,学生带着想象朗读这段话,眼前浮现出大片黄色的银杏叶、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是,就能大致理解“五彩缤纷”不仅指颜色多,而且指色彩绚丽丰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课文中的文字用图像表现出来,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理解,让语言能力的种子茁壮成长。
(二)掌握预测方法,学会质疑解疑
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阅读预测,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拉长思维的长度,增加思维的厚度,增强思维的力度。预测之后的验证,会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和快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阅读的积极参与者,还成为阅读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达到了质疑解疑的目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通过旁批,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课后题以学习伙伴讨论的形式,揭示了可以预测的角度和相关依据,意在培养学生预测的意识,提升预测的能力。《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留给学生更多的预测空间,学生边读边预测故事的发展、结局,与文本进行对话与思维碰撞,给文章多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插上想象翅膀,激发创造潜能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人教版教材共安排了9次想象类作文,部编教材安排了14次。
增加了5次想象作文的练习,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在阅读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构建起画面的整体感,将文本语境和生活情境建立联系,让“联想精确”起来。《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红头被卷进牛嘴后的冒险之旅是学生生活中从未有过的体验,但他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红头,想想当时情况的危急,记录当时的心理独白,通过朗读,读出红头慌张、恐惧甚至绝望的语气,“声”临其境之后感同身受,学生能清楚地掌握牛胃的特点及反刍功能,体会到红头青头的真挚友情。
(四)依托读写支架,培养高阶思维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抓写作的谋篇布局技巧,也就是作者的写作支架,让学生能够将阅读的重心放在文本的逻辑性体验和感性体验上,从而达到规范学生表达形式,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深度阅读教学目的。第五单元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范文,四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以动物植物为描写对象,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细致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打乱了上课顺序,将动物的内容先上,《搭船的鸟》抓翠鸟的外貌与动作进行了细致观察,外貌描写从整体到局部来记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非常精准,不可替换,让学生知道可以观察动物要学会观察它的外貌与动作,并学会观察的方法。接着《我家的小狗》通过观察小狗的种种表现,比如学念“狗”时叫得最欢,能用叫声表示不同意思,喜欢同火车赛跑,将小狗的淘气可爱写得活灵活现,通过几件事情来突出动物的某个特点,也是一种写作的方式。提供了两种思路,请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一种小动物,列好框架也来写一写,从分析理解到应用创造,这是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变,知识进行了迁移和应用,学生深度阅读有了质的飞跃。
(五)调动多重感知,提升审美情趣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要做到深度阅读就需要厚读文本,调动多重感知来体会文本中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第七单元中《大自然的声音》一课,可以采用联想法去感受课文中的言辞之谜,意境之美、情感之美。教学水也是音乐家时,先给学生听声音,猜猜这是谁发出的声音?接着找拟声词来模仿各种水声,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潺潺、哗哗等,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每一种声音的力度不同,我采用人海战术,小溪一组人来模拟,河流三组人来模拟,大海全班一起模拟,这就是从轻快的山间小曲唱到了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然后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来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眼想象,感受作者的文字美。最后以“雨也是一位音乐家”为开头,请同学们来模仿着写一写。
如果把阅读比作是一次旅行,那么深度阅读可以带领学生看到沿途更美的风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在与文本与自己与老师同学对话中,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发挥出阅读教学的价值与意义,真正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