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辉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彭李街道中心幼儿园 256600
摘要:学前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幼儿的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的特性为创新学前教育方式,能够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但幼儿园教育区别于义务教育,我国部分幼儿园都出现“小学化”的倾向,这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也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反而不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化发展。因此,本文就针对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改革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更好的推进我国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的意义是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承担着为培养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绝非看护孩子的一日起居,也不是教孩子认识更多的汉字、拼音和算数。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为幼儿创建良好的环境,用环境和情感来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获得个体生命的体验,在快乐的氛围下成长。
一、注重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确保为每个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负责任。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由于幼儿的知识储备量会在这一期间快速增加,身体也在这一阶段高速发育,所以,这一阶段的教育引导,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想实现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就要注重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坚持不断的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1]。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结合学习幼儿的特性,为幼儿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幼儿的全面综合发展。
二、科学设置幼儿园教育课程内容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 其对新时期幼儿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需要认识到学前教育的意义,就是是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那么,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特性,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科学设置幼儿园教育课程内容,积极开展游戏教育,激发学生对于集体活动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有效推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2]。
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了解幼儿的特性,尽量让幼儿在玩中进行学习,通过相关的游戏活动,不断提升幼儿的各种技能,实现幼儿的全面综合化发展。
三、优化家长教育理念,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要想进一步推进幼儿园教育的“去小学化”工作,就要注重积极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功利性的学习思想,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切实推进幼儿的发展[3]。尤其当前部分家长存在严重的功利性思想,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先人一步,或者起点高于他人,这必然会影响幼儿的学习,也会严重影响幼儿的成长。因此,幼儿园要注重及时更新家长的教学思想,通过定期开展教育讲座,了解科学的教育理论,充分了解幼儿园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趋势。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幼儿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鉴赏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统一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思想,实现家校合力,确保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
四、重视幼儿发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随着当前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学课程和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其更强调幼儿的发展需要,注重开发开放性、生成性的课程内容。知识的积累是一个不断延续性的过程,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要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切实落实幼小衔接工作,以此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存在[4]。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明确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促进幼儿的持续性发展,以落实“幼小”衔接工作。教师就可以结合幼儿的特性,利用各种有效的外部刺激,将相关知识转化为幼儿的内心感受,深入挖掘教材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幼儿的主体感受。
结语: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的意义就是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清楚自身的工作内容,清晰自身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深入剖析幼儿教育工作的问题,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进我国幼儿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秀锦.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现状及对策解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13.
[2]李东云.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创新[J].中外交流,2020,27(2):196-197.
[3]陈心影.浅谈日本"幼小衔接"对我国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启示[J].新课程,2020,(17):26.
[4]于晶.有关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制度基础和相关措施分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4,(19):1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