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殷华街幼儿园 江苏省南京市210000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应如何结合?从电子阅读出现的那一天起,其争论就接连不断。电子产品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具。它承载着大量内容丰富的软件。已然成为家庭幼儿教育甚至幼儿园教育不可忽视的辅助部分,逐渐成为很多家长,幼教的话题。今天我们就幼儿早期阅读来谈一谈,如何引导家庭合理地使用电子阅读媒介。
【关键词】:电子媒介、电子阅读、传统阅读、亲子共读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它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人类从工业社会步入了信息化的社会,伴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开创了一个新的阅读媒介,手机、ipad、kindle等各种电子产品也在幼儿早期阅读中普遍流行开来,究竟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是利还是弊,都值得从事教育的我们研究和调查。
本文立从新旧阅读媒介的对比,幼儿阅读的习惯以及如何科学运用电子媒介来展开阅读活动等多维度进行调研与分析,下面是针对此调查与分析,总结出自己的收获以及写出心得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份具有参考价值的报告。
一、何为传统阅读?何为电子阅读?
自蔡伦造纸以来,古人将文字、图画、信息等内容记录在纸张上,再经后人整理、归类、提炼后,形成书刊、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而这些纸质媒介便是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的阅读形式,我们所取得的知识,接受的讯息,所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无不跟传统阅读息息相关。传统阅读在智能电子产品出现之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现如今,电子媒介正在以出色的视觉体验感、简单便捷的操作和强大的人机交互等优势慢慢的成为幼儿阅读的新宠,十分受幼儿的青睐。至此,这一代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媒介阅读,越来越多的幼儿和家长选择并喜欢这种新型电子媒介的阅读。那什么是电子阅读呢?狭义的电子阅读,就是在电子产品的屏幕上阅读以光、电、磁为介质、以数码方式记录在设备中并通过特定设备读取、复制、传输再由计算机技术翻译成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广义的电子阅读,则是指使用各类电子产品的信息内容。举个例子:当幼儿使用手机、电脑、kindle等电子产品浏览从互联网上加载的绘本故事或者图片,这就算是电子阅读。也正因为通过这种方式,电子阅读慢慢的融入了幼儿和家长的日常生活,跟传统阅读一起成为他们学习、工作的一部分。
二、电子媒介的时代下,电子阅读的利弊探究:
就目前阶段而言,家长对于幼儿使用电子产品来阅读的态度依旧非常不明,既不想错过优质的电子阅读软件,又害怕电子产品“碎片化的阅读”对幼儿的专注力、学习力、阅读兴趣等方面的破坏。
1.肯定观点
有一些学者和专家认为电子读物既满足了当下幼儿家庭的生活需要,也能让幼儿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在电子阅读的过程中幼儿各类基础能力如观察、语言、识字、手眼协调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部分幼儿教育专家通过研究,认为电子产品中的竞技类项目是一种结合体力和脑力的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还可以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过程中对逻辑思维、解答构想的锻炼,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写作能力。
从目前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幼儿对电子媒介有非常大的兴趣,如果可以加以良好的引导,再配合高质量的应用程序,这样就可以轻松的将电子产品变成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一个新的枢纽。正如安德鲁 芬伯格讲到的“主动性”,“面对技术,个体并不是被动的服从技术控制的”,个人可以养成积极主动管理自己和技术设备的习惯,并用创造性的方式来使用这些技术设备,形成良性的激励循环。
2.否定观点
也有不少教育专家和学者有与以上观点持相反看法,大致来说他们主要担心的是在电子媒介带来的视觉文化冲击下,父母陪同进行传统阅读这种对幼儿来说的亲子阅读活动将逐渐弱化,而幼儿的关注力将转移到互联网上。书籍对幼儿的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小,阅读的兴趣也随着电子媒介的视觉冲击逐渐萎缩,随之减弱的还有幼儿的丰富想象力以及抽象的逻辑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教育学者李峰还指出,儿童的自然环境有可能被日益普及的媒介环境完全取代,在这种环境下,儿童将会逐渐失去其天真的本性。而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长杨雄则认为,类似电子产品这种多窗口、多界面的形式,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长期独自玩游戏使得社会交往能力难以提高,而且电子产品对于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属于奢侈品,跟风购买会造成攀比的不良影响。
3.中性观点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保持中立看法的学者,黄东则认为新型产品刚问世时,几乎都是被批判是对孩子的祸害:电视会损害视力,电子游戏会让孩子变得暴力,这样的倾向显然是不理性的。迄今为止,没有什么研究证明iPad会使幼儿更聪明或是变得迟钝。专家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对其进行研究。
三、电子媒介的时代下幼儿电子阅读的合理策略
然而,在幼儿电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到底起到了一个什么的功能和作用呢?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将绘本下载到电子产品中里,任其无限制的自由的阅读?还是家长陪同孩子只是简单的将文字读给孩子听?很多家长对亲子共读阅读还停留在表层的认识,没有深入理解亲子阅读的现实意义,也没有掌握亲子阅读的精髓之处。
1.共同与幼儿制定良好的使用行为与习惯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环境,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第一段且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个人认为说得再多再好,也不如父母的言传身教。所以在日常生活以及与幼儿的相处中,父母要格外注重、甚至刻意的培养自己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行为习惯。这也是促使幼儿形成良好使用行为和习惯的关键。父母可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的需要来与幼儿共同商榷指定使用电子产品的规则,比如设置每日阅读时长,阅读的时间段(如晚上8;30以后,应该休息),每日使用的次数,哪些功能设置权限,在用电子产品的同时,如何保护幼儿视力,采用何种正确的坐姿,是否固定电子产品阅读的位置等多方面角度来制定规则。注意规则不能太过于苛刻,要考虑到幼儿是否真的可以做到。规则要求过高或者过低,对幼儿根本起不到约束的作用,反而使规则是去了原本的意义。如幼儿违反了规则应当给予适当的惩罚。当然,家长也要参与其中,和幼儿相互监督相互督促,让幼儿感受到这种公平平等的氛围下,幼儿对遵守规则的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2.定期选购优质的幼儿类阅读软件
尽管现在幼儿电子阅读平台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可是家长在挑选阅读软件时往往较为局限,缺乏系统科学的阅读知识,容易盲目的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阅读软件,其结果就是在阅读此类软件的时候,既难以真正的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又不足够培养出孩子高品质的早期阅读能力。那么在选择幼儿阅读软件时,家长究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2.1为了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与兴趣,应尽量选择画面简洁、主体突出的阅读绘本,其内容的色彩搭配要鲜明,最好能让幼儿阅读时能够形成形象逼真的画面。但同样以图画加文字的这种组合形式,还应运而生了另外一种叫作动漫的文化,动漫强调镜头感,节奏快,故事情节紧张又刺激,这类文化更接近于肥皂剧、电视等快餐文化,无法当做艺术品来细细推敲。所以家长一定要明确了解动漫与幼儿阅读绘本的不同之处,为幼儿选择真正适合的阅读材料。
2.2为了让幼儿在阅读时,能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或是对材料中的故事情节产生共鸣,可以选择更贴近于幼儿日常生活的阅读材料。也可以结合幼儿喜爱的物品的特点,选择相关联的阅读材料,例如碧翠克斯 伯特的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彼得兔》、日本作者宫西达也根据自身故事改编的恐龙系列丛书以及《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等系列故事,都能激发幼儿强烈的阅读兴趣。
2.3根据幼儿年纪,性别,个性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例如小班的孩子喜欢贴近生活的阅读材料,中大班幼儿喜欢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想象色彩,寓意深刻的阅读材料。女孩子偏好于温馨的文学类故事,例如美国作家珍妮弗亚当斯的《安利丝梦游仙境》加拿大作家林赛马迪尔的《寻找维尼》。男孩子经常会选择丰富知识性的科学故事,例如美国作家乔安娜科尔的《神奇校车》系列丛书或是中国作家孙静主编的《小小牛顿探寻》系列。因为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必须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幼儿选择合适自己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与兴趣。
3.重视电子阅读中的亲子阅读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读书,即使功能强大的电子阅读产品可以让幼儿在不需要父母参与的情况下也能独立的进行阅读,家长也要认识到,电子产品不可能完全替代亲子互动,家长应当主动参与到幼儿的电子阅读中,而不是将电子阅读产品是为“电子保姆”。特别是对2-7岁的幼儿来说,亲子阅读意味着与父母亲密相处的时间。跟父母一起阅读,孩子和父母通过书和阅读建立联系,增进沟通,可以共同汲取知识,共同进步。家长可以就阅读的画面内容向幼儿提问,多问一些“为什么”、“是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的这类问题,幼儿在通过向家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开口说话的习惯。当然,无论孩子如何回答,家长都要给与孩子一定的认可与鼓励,幼儿回答不了的,家长可稍做补充,这样通过亲子阅读,幼儿与父母的沟通增加了,感情也会递增,对彼此的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
总结:
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家长们尝试为幼儿寻找更好的教育工具,但是想要将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合起来,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这需要父母与孩子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共同去实践探索。而如今电子产品作为教育中重要的辅助教具,已然凸显出其实际的价值。虽然电子产品在家长与幼儿的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人为的诟病弊端,幼儿软件制作也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但是互联网的时代已然来临,家长们主动积极的思考如何营造良好的电子阅读环境,教师们研究探索如何科学的指导家长,通过在学校内外的协力合作,切实的培养儿童早期阅读的能力。相信只要我们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坚持不懈,努力加强对电子教学类产品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定能扭转电子媒介时代下幼儿阅读兴趣逐渐低下,阅读能力逐渐衰退的不良趋势,让幼儿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从“读图时代”回归于“文字阅读时代”。
【参考文献】:
[1].龙苗.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使用ipad情况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5
[2].姜晨.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家庭培养环境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2(000)009:245-249
[3].甘小冰,李晓华.0~6岁幼儿电子阅读现状调查研究[J].学前教育(幼教版),2019年第08期
[4].谭长海,赵瑞军?.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利弊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0年第23期
[5].季艳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