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
肥东三中
摘要:化学作为初中教育体系重要构成部分,对学生科学思维形成和综合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实际初中化学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有待更新,需要结合书本教材和学生学习实际,将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素材和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在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基础上,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也能得到有效培养。本文联系初中化学生活化问题教学现状,从收集身边资源、创设生活情境、组织生活化实验等方面入手,提出极具针对性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研究
伴随着现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老师开展教育教学更加侧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目的。尤其是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作为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受到学生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影响,使得对一部分化学知识进行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再加上课堂运用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无法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主动性的作用,迫切需要利用生活化问题教学方式,使书本教材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使学生产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在不断学习和探究中学生也能感知到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并通过生活化问题教学不断培养和锻炼学生学科能力,使化学核心素养培养更加事半功倍 。鉴于此,对基于生活化问题教学的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展开研究和分析。
一、初中化学生活化问题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背景下,老师开展初中化学教学也充分意识到生活化教学重要性,并在具体实践中进行创新应用,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还暴露出以下问题需要解决:(1)生活化问题教学意识不足,尽管很多老师都认识到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必要性,但是实践中也依然会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以致于出现过于追求高分而忽略核心素养培养现象,在生活化问题教学方面,也存在思想认识不足情况,使老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书本知识教授和完成习题上,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高,不利于学生全面、综合发展;(2)生活化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老师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对生活化问题教学方式进行运用,所采取的方式比较单一,无法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作用,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也难以得到提高,迫切需要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需要,对设置问题、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恰当运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也会变得更加事半功倍;(3)生活化教学材料不够完善,在初中化学学科中,蕴含着许多抽象性和逻辑性比较强的知识点,仅仰赖现有初中生心智水平无法准确理解和把握,为此在教材中也融入了一些生活化例子,但这些例子不应该作为全部生活化问题教学内容,还需要老师深入生活实际,挖掘出更多与教材知识相关的生活化素材进行实践应用,以帮助学生深刻意识到化学学科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学生化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二、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1.挖掘身边生活资源,丰富课堂教学资料
在初中化学学科中,涵盖了很多知识内容,并且涉及到的很多内容在实际生活中都能够找寻到原型,在对教材中存在的生活化例子进行有效运用的同时,对潜藏在实际生活中的化学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料,还能够为生活化问题教学实践奠定良好基础,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也会变得更加高效。
如:在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进行讲解时,就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吃腌制好的松花蛋蘸取少量醋使涩味消失、人们被蚊虫叮咬以后涂抹肥皂可以止痒等生活现象加以运用,可以引导学生透过这两种现象深入研究,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并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2.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促进知识理解和迁移
在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仅依靠老师课堂知识教授还不够,还需要老师在开展生活化问题教学时,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究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形成学科能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础上,促进学生获得更好发展。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置问题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有计划和有目的进行学习,如:在对“二氧化碳”知识点进行讲解时,老师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烧炭自杀新闻案例,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二氧化碳的危害性,又能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设置为什么烧炭会致使人死亡?燃烧时产生的化学反应?怎样燃烧煤炭才能保证不中毒?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梳理清楚该章节知识脉络,并为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打下良好基础,整个过程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等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培养。
3.组织生活化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尤其是一些化学理论知识验证都是通过实验得以实现,更是解决生活化问题的重要落脚点。而以往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多是按照固定流程由老师进行演示和操作,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机会比较少,不利于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培养,而为学生组织生活化实验,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让学生将化学问题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在增进学生理解的同时,化学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高。例如在《水的净化》这节课的知识点学习后,化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收集一些矿泉水瓶、石英砂、鹅卵石、纱布等,让学生们进行分组,化学教师将准备好的活性炭分发给各小组,然后鼓励各小组学生在课下进行简易净水器的制作实验,这样在提高学生们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充分的体验到化学实验的魅力以及自己成功的喜悦。
4.设置生活化作业,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为学生设置生活化作业,不仅可以促进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又能够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形成化学应用能力,并能够运用所需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遇到问题。如:在完成“爱护水资源”教学以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到自身生活实际,对周边存在的水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以小组调查报告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在课堂上对报告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制作出更具针对性水污染利用、保护和防治方案,整个参与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感受会更加深刻,相应社会
责任感也会进一步增强。
在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中,注重对生活化问题教学方式进行运用,可以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在增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也会更加高效,实践中需要老师结合书本教材和学生学习实际,对生活化化学素材进行挖掘和利用,并运用设置生活化问题、开展生活化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并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中更好了解化学知识和现象,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实践操作、应用能力等也会得到锻炼和培养,并助力学生获得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新颖.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7):115-118.
[2]李发政.初中化学课堂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及设计[J].中华少年.2017(05):56-57.
[3]高曼.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4):137.
[4]高强贤.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思考[J].考试周刊,2019,(A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