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雯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莲花幼儿园215123
摘要:幼儿园开展的“亲自然”的主题活动,让小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了解大自然,接近大自然;可以在日常细微的小细节中发现自然的奥秘,激发小朋友探索自然的兴趣;可以在亲自然游戏中感知自然知识,实践中揭秘自然知识,从而让幼儿亲近、喜欢自然,探究、融入自然。
关键词:幼儿教育 亲自然 理论与实践
正文:自然像是一本怎么参都参不透的书,幼儿园的“亲自然”课程是是秉承着崇尚自然的原则,陪同小朋友走进自然,探索自然,最后拥抱自然的活动。在幼儿园开展“亲自然”活动,是避免幼儿自小与自然脱轨。幼儿园设计“亲自然”活动应该突出回归自然、尊重生命、释放幼儿天性的主题,帮助幼儿真正的走近自然,同自然培养情感,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亲自然”的课程介绍与理论基础
让孩童亲自然,遵循自然本性,走进大自然,接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会更方便亲自然活动的举行。“亲自然”顾名思义,就是亲近自然,作为一项重要的幼儿教育课程,自主性,实践性非常强。定期组织孩子们参观大自然,举办参观自然的活动,按时科普自然相关资料,教育工作者做好榜样,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对象。“亲自然”活动,组织孩子们亲近自然,不仅是顺应孩童天性,拥抱自然可以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也可以从小培养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观念,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贯穿着“和谐共生”的教育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便于“亲自然”活动的顺利开展,课题的顺利进行。
二、“亲自然”活动课程的实践
3.1趣味探索问题
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大的,对于幼儿的教育,也是人生启蒙的最重要时期。教师的课堂侧入点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启蒙幼儿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上课的作用在于把幼儿与自然之间搭起了一座互通的桥梁。幼儿园的小朋友活动性强,耐下性子学习可能性不大,要想真正的达到课堂效果,必须使得小朋友对课堂兴趣满满,要增加课堂趣味性,慢慢的将走进自然,爱护自然的观念慢慢的穿插进课堂的活动中。吸引小朋友对大自然知识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上课之前,准备好不同颜色的土壤,提前让小朋友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在什么地方会有什么颜色的土。
在课上,由小朋友们相互讨论,教师先拿出一种颜色的土壤,让小朋友们一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出最佳答案,以此类推,知道所有的土壤的问题都讨论完毕。进入下一个环境,拿出若干种子,依次放进每个土壤当中,按顺序排列在阳台上,定期浇水,等待小苗发芽。教师抓住机会提出问题,到底哪一个小花盆里的种子不能发芽,带着这个问题,等待实验结果。大约三天之后,有的小花盆里的种子已经结出了小芽儿,而有的小花盆的种子却依旧无动静。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产生疑惑,于是教师开始与孩子们一同探讨这个问题。于是将各种土壤的产地与种子可以在那种土壤中生存的知识科普给小朋友,阳光,水分,土壤对于种子的成长每一个时期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也暗示了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与自然要和谐共生,才能长久生存。
3.2亲子实践交流
“亲自然”的核心必然在于走进自然,那么实践活动也必要在自然中才有现实意义。应该将实践活动贯穿进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的贯穿生活,从而潜移默化的实现热爱自然的潜意识。抓住孩子们爱玩的天性,教师可引导家长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更加近距离的接近大自然,让孩子有“亲自然”的实感,要了解自然尊敬自然,首先要与自然想接触。
例如:组织小朋友寻找废旧自然物品进行手工制作,培养小朋友的节约意识,不浪费不污染,既锻炼了动手能力,还传达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小朋友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将类似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的筷子制作成有意义的手工作品。“亲自然”便要方方面面贯穿自然理念,在实践中一举两得的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培养热爱自然的意识。
3.3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组织幼儿开展写生活动,美术与自然充分结合,让幼儿在观察生活中的美的同时也能亲密的接触大自然。幼儿有秩序的开展户外写生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将所看到的美的事物画下来。活动中先让孩子们亲自去感知和触摸大自然,接着逐一和小朋友讨论,让他们说说看到的美好事物,以及为什么它可以作为最美事物。自然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美,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自然的美,最后让他们利用美术材料将自己觉得最美的自然事物绘画出来,相互欣赏。
结束语:随着课程游戏化的发展,对教育资源的挖掘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幼儿对自然的探索活动,不仅可萌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同时,在亲自然活动实践中,他们还可发现人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的,让他们从小感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鲍凤连.幼儿园开展亲自然活动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0,9(08):39-40+87.
[2]王怡. 幼儿园开展亲近自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N]. 江苏教育报,2019-01-1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