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瑀谣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吉林省长春市130033
摘要:“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并保障这种需要的满足,使之成为幼儿的基本社会权利,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这一点已被社会广泛认知。游戏最适合儿童发展水平;最能满足儿童需要,最能够推动儿童实现各种发展的最佳方式。提出: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取知识技能、培养情感、拓展思维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又兼备教育的功能。优秀的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应该具备趣味性、时尚性、激发性、互动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特点进行引导和教育,促进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践操作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从而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为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智力的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游戏;游戏化活动课程;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游戏化活动课程是以幼儿教育为目的开发的游戏,兼备娱乐和教育两个特征。在幼儿园课堂中用游戏作为教育的途径,教师要用教育理论来支撑游戏的设计,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从而在实际效果中取得游戏性和教育性的平衡,从而促进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整个教育过程。
一、课程游戏化中“游戏”的特点
(一)易操作。
由于幼儿阶段特殊的身体特征,这一时期的幼儿身体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还没有完善。因此,幼儿教师在创设教育游戏时要考虑到难度不能太大,在设计游戏时一般要设计简单、易操作的教育游戏,使幼儿能够在这些游戏中很快发现乐趣,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感官体验。
(二)趣味性。
趣味性应该是教育中游戏化课程最突出的特征。在幼儿课程中实施游戏化时,游戏必须具备趣味性,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漫画形象,如海绵宝宝、光头强等。
(三)启发性。
课程的游戏在激发幼儿的兴趣的同时,少不了要有意识地在游戏中提升幼儿的各项能力,以实现游戏的教育价值。幼儿教师要在课堂中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引领幼儿在游戏中观察、发现、思考,在游戏中融入启发教育和语言教育,通过教育游戏实现教育目的。例如,在语言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请孩子们根据配音来尽情表演。游戏化课程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感受、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逐步增强教育游戏的难度,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高度参与性。
幼儿高度参与到活动中来,有了积极的体验,才是活动中合格的游戏,是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幼儿是教育游戏的主角,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中体验快乐。与此同时,教师要做好幼儿行为的信息反馈,以便教师和家长交流更加有针对性,从而促进家园合作的凝聚力。
二、游戏化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一)注重智力游戏的趣味性,开发幼儿智力。
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智力游戏的趣味性,有效开发幼儿的智力。例如,科学小实验“天平”,教师可以在操作中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让小组之间比赛,比一比哪一组天平在装上物品后最先保持平衡;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玩“怎么样在增加物品基础上不使天平失去平衡”的游戏,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这些开发智力的教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拓展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
(二)注重教育中的动手游戏,提高动手能力。
有不少教育游戏需要幼儿动手才能完成。如,日常生活中“自我服务能力”“为他人服务能力”的培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我会穿衣、我会系扣子”活动,开展轮流为小朋友服务等活动。再如美术活动中,撕纸、画画等,都需要幼儿手脑并用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游戏任务。例如,在撕纸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教授给幼儿剪纸的步骤和操作的方法,让幼儿操作有依据。在幼儿剪纸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在撕纸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结合自己的想法来撕纸,这样既能锻炼协调性,又能提高动手能力。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练习,会在其他游戏中更加得心应手,使动手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三)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
活动中的角色扮演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时,都会主动积极地全身心投入。例如,在表演《小兔乖乖》活动中,即记住了故事情节,又会流利演唱了歌曲,还在“玩”的过程中,懂得了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安全,如何约束自己。再如,在平时幼儿玩过家家游戏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设定游戏的角色和游戏的情节。这样,在游戏中幼儿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情节的需要及平时在生活中的观察和积累的经验展开行动,思考如何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幼儿在游戏中能感受成人的情感体验,感受成人的责任,逐步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四)注重在竞技游戏中,锻炼幼儿的毅志品质。
在课程游戏化活动中,有些游戏有很强的竞争性,比如体育游戏,比如日常生活中穿衣、穿鞋的速度,再比如撕纸作品的完整度、完成的速度,歌曲演唱的音准度等等,因此幼儿在游戏中会遇到输赢的问题。当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在跳房子的游戏中,有一部分幼儿在取得胜利后,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也有一部分幼儿在游戏中会失败,或多或少会产生挫败感。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幼儿赢了游戏开心,游戏输了也不要伤心气馁,一次失败代表不了什么,应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找到错误的原因,熟能生巧。这样在下次的游戏中就能获得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人能永远成功,也没有人会永远失败。而且,每个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多长处。竞技游戏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力,培养了幼儿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优秀品质。
三、幼儿园游戏化活动课程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实践,需要不断调整和探索。
幼儿园游戏化活动课程可以让幼儿更好的了解世界、了解生活,激发幼儿的潜能。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不断总结,不断创设各种富有趣味的教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快乐的童年。在游戏化的活动课程中得到快乐的体验和提升。
参考文献:
王静.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