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何良花
[导读] 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是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的实践落实
        何良花  
        新疆和田地区第一中学  848000
        摘要: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是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的实践落实,有利于过程性目标的完成。新课改后加强了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新教学理念的渗透,问题解决教学的应用逐步增多。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注重应试。虽然对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施策略有部分研究但并不详细,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问题解决教学中仍存在疑惑,一些教师不知如何具体的实施问题解决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近年来,我国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部门重要的教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其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必须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有效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探索适宜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助力学生培养较强的解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目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
        总体来说目前关于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施的研究并不完善,通过翻阅有关文献和观察,发现多数教师已经习惯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导致整节课都是教师讲,变成“满堂灌”,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还有部分教师虽然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整个课堂由学生做主,学生过度自由,而教师没有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教师成为课堂的旁观者。从学生方面来看,大多数学生目前对数学的兴趣并不是很浓,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足。
二、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一)加强数学试题训练,形成数学建模意识
        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本质上就是向学生传授根据之前学习经验总结出的构建数学模型方法和如果建立数学模型的正确思路,从解答数学试题的角度来说,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就是可以正确的辨别数学试题相应的数学模型,学生在参与大学升学考试时所接到的数学学科试题并不是原始的基础简单的数学问题,是高考命题者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和生产在原始数学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加工,为每一道数学试题建立出专属的数学模型,高考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考试,尤其是注重考察学生运用在高中阶段所学习到的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和方法技巧去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考中数学学科的应用试题就格外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近几年高考中数学试卷命题情况分析发现,实际应用数学试题占据很高的比分,这使得学生的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临较大的挑战难度,想要解决数学应用题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是最佳的解决措施。
        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古典概型》这一课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在向学生讲述古典概型的基本理论概念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将10个形状、大小都相同一直的圆球放置在一个密闭的袋子中,圆球上贴着不同的编号分别是1到10的数字,然后将袋子中的圆球们打乱,让班级中一位学生闭上眼睛,从袋子中随意抽取一个圆球,学生在袋子中抽取圆球的过程中,可以感受都所有的圆球在外形和大小方面都是相同的,所以,这10个圆球抽取的难度和机会都是相等、公平的,这种数学实验活动在建立数学模型中被称之为古典概型,只有满足一些两方面要求可以实现古典概型,分别是,(1)在实际试验中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特定有限的数量;(2)在实验中每一个出现基本事件的概率是同等的。
        (二)丰富教学评价方式,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在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下,学生对学习的坚持性不同,教师教学评价的艺术性和教学评价的技巧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丰富教学评价,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更加多样新颖的教学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以帮助学生维持注意力。
        例如,在《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斜率k与倾斜角α之间的关系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当α分别为0°、90°和分别在0<α<90°和90°<α<180°时,斜率k和α之间的关系。此时,既是对学生的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的考察,也是对学生对斜率与倾斜角之间关系等知识之间关系的一种检验。在这一过程中,如学生能通过数形结合或者应用斜率求解公式的方式说出α=90°时,斜率不存在。那么此时的教学,应当给与学生充分的认可,既要点评学生在最终知识总结的结果上的准确性,更要认可学生对过程的解说,让学生从中感知到成功的快乐和被教师认可的喜悦,从而帮助学生点燃学习热情、提升进一步学习的坚持性。
        (三)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牢记知识
        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和学以致用才是“问题教学方式”的最终目的。在数学课堂上,我们教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时,学生自己能够回答的简单的问题就不需要我们教师再次讲解,避免浪费时间。对于学生不会做的,回答不上来的困难的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既然学生有疑问,那么肯定证明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并不牢固,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之后,需要我们教师再次的去帮助学生去再一次的学习这一知识点,并加强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记忆和做题锻炼,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去学习数学这一门学科。
        例如,学生在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完必要的知识点之后可以当堂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之后上台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又或是教师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去探讨教师所布置的实践问题,像是三角函数的解答等等都可以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寻求问题的答案、做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学习将知识了解的更透彻,记得更加牢固。且学生更能做到举一反三,不仅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更是为以后数学方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高中教学阶段,教师如果仅仅只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是不够的,还应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这在一些空间问题和函数问题的学习方面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教学空间几何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空间知识,对于题目的空间几何也会更加了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以视频动画的形式来向学生展现空间几何的构造,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空间几何知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积极性。学生边看题目边看动画,也能加深对题目的了解,提高课堂解题效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有益于今后空间问题的思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教师要明确题解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点,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莉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数学应用意识的探讨[J].新智慧,2020(21):114+120.
[2]李金柱.高中数学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10):7.
[3]林佩华.高中数学教育中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途径[J].高考,2019(25):117.
[4]朱丽.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能力[J].新课程(综合版),2018(06):177.
[5]陈志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9):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