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何剑锋
[导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习题演练是验证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
        何剑锋
        广东省南雄市第一中学 512400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习题演练是验证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学生是否具备足够的解题能力往往直接与学习情况挂钩,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从基础知识理解做起,夯实物理知识基础,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认知理解,其次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本文分析多项对学生解题能力有帮助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解题能力培养
        引言: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解答能直观地反映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反映学生对物理知识点以及知识点的实际应用的掌握情况,而实际情况却反映学生普遍存在解题能力差的现象,在解题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相应的,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才行,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真正实现育人价值。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不足的原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反映难教,学生反映难学的现象,学生解题能力不足主要在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理解较差,高中物理主要教学力学、光学、电场磁场、机械运动等物理知识点,对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而教学中如果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说明,并没有带领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本质的话,就容易出现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理解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在于学生在审题方面的不足,应试教育的弊端到现在仍然存在,教师用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在培养学生的惯性解题思维,在知识量变多、题型花样更多之后,题海战术的弊端就显露无遗,而新时代先进教学理念则强调结构性思维和理解性应用,培养学生的理性解题思维,让学生能够理解题型对应知识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路径,解题能力才能有较大提升[1]。
        二、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途径和建议
        (一)从知识点角度来说:夯实基础,讲明讲透
        物理知识是解题能力的基础,只有学生对物理知识点有较强的理解,才能将之学以致用,主要需重视三个方面。
        首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理念一直在强调学生的而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育中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有自主学习,才能产生属于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同时产生属于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不断深化理解以及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将更加清晰,更加透彻,其即是在拓展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深度,也是在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其次,需要构建完善知识体系,高中物理知识点相对繁琐,且不同知识点之间并没有太强的联系性,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将分散的、混乱的、碎片化的物理知识归纳成整体的、系统化的物理知识框架,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如下图1所示,就是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的“力学”知识简单框架,帮助学生捋顺滤清,必然有利于思考;最后,在于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点或常见物理现象开展质疑,再运用实验或其他方法去探究知识点本质,强化理解,提高学生思维活性。
图1.高中力学简单框架
        (二)从审题解题角度来说:明确思路,理性训练
        从审题解题的角度来讲,需要学生明确解题思路,然后开展理性训练,习题做少做精,切实有力的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1.题型趣味化、生活化:物理题型趣味化、生活化,将提升学生的解题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物理学习中,避免产生抵触心理,对解题造成干扰影响。
        2.明确解题思路:解答一道物理习题,首先需要明确它对应的是哪一个物理知识点,对号入座用回忆相应知识点,开展理性解题;其次需要明确解题的方法与步骤,解题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和综合法两种,解题步骤则是一步步拆解、剖析题型的关键,是解题方法的落实途径,也是学生逻辑思维的体现,解题步骤可以有一定变通,但教师要考量学生是否掌握变通的解题步骤;最后则需要学生精准找出解题因素,越步入高年级,在习题中的隐藏或者误导因素就越多,需要学生正确把控题型,提炼题型中关键信息,分辨无用信息和诱导信息[2]。
        3.多思维解题:运用正向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隔离思维、整体思维、图像思维等多思维来解题,巧用一题多解,提高思维活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思维看待一道习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
        4.建立专项教学:教师做摸底测试,或者在日常教学中多观察多总结,分析学生在哪些知识点、哪些方面、哪些步骤容易出错,而后展开专项教学练习,例如一些学生在解题思路上总是容易出错,那么创设题型,只需要让学生写出解题思路,不需要解答,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优化学生解题思路。例如在力学中,整体·隔离法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方法,可以针对性练习,以这一题为例:

解题是需要明确三个物体无相对运动,所以可以把系统看成一个整体,如果系统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a,则在水平方向上,有:

之后将m1隔离出来再次分析,其水平方向上加速度的大小也是a,这就是“部分”和“整体”的内在关联。若轻绳张力为F1,则有:

由于m2也有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则:

再解出上式即可。
        5.建立错题库:学生在高中物理考试中难免犯错,教师引导学生建立错题库,分析错题对应的错误原因,时时回顾,归纳总结经验,优化提高,不断优化思维,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对知识点理解较浅以及审题解题能力不足两个方面,随后分别对这两个模块展开了简单的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希望能有所帮助,提升高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培育出更优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双志.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4(12):195-195.
[2]吴炼.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关爱明天,2015,s000(002):454-454.
标注:在论文里可不可以加些具体的解题方法,比如力学里有时会用到整体法隔离法,以及一些动态平衡相似三角形等,只用需要语言描述显得有些空洞。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