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梁祥秋
[导读] 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更高要求
        梁祥秋
        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教育局  546400
        摘要: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更高要求,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全新发展形势下必须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重视开展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拉近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距离,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随后探讨了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策

        在传统教育模式束缚下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形势下,小学数学在教学方式要做出变革,积极推进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直观性,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保证了小学数学教学整体质量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一、小学数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价值
        首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以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学课堂气氛非常的沉闷,不利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的应用,加强了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提供了学生探究生活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1]。
        其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知识与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在讲解相关数学知识时开展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之中的价值,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意识的提升。
        最后,有助于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以往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教材内容,总体来说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将生活化内容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此同时,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使其感受到一种成就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践探究
(一)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明确生活化教学目标
        著名的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一直以来,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下,绝大多数教师难以走出传统教育模式的窠臼,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室之内,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非常的单一,使数学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影响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升。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之下,必须要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重视挖掘生活之中的教材素材,并将其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与此同时,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灌输方面,而不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作为教师要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并充分地挖掘生活之中蕴藏的数学教学方式、题材等,从而打造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与此同时,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备课、教学以及作业布置等工作,积极开展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2]。
(二)落实课程预习内容的生活化
        预习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开展高效的课前预习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之前,作为教师要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地为学生布置相关预习任务,并将其生活化内容融入到预习环节之中,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了解生活与数学之间存在的联系。

比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布置的相关的生活化的预习任务,比如,让学生找一找家中带有“角”的物体,并记录物体的名称,这一预习任务的布置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如角的判定方法等,很好地保证了学生的预习质量与效果,为教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
(三)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抽象化与复杂化特点,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难度偏大,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情境创设过程之中务必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比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设置如下一个教学情境,请问同学们都见过小猪玩偶么,大家都是怎么观察玩偶的正面、侧面与反面,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并让学生观察实物玩偶,既可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4]。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后续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对于提升数学教学整体质量意义重大。与此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为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比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请问大家早上都几点钟起床?”,而后引出教学主题,通过这种方式的应用,点燃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同时可以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锻炼。
(四)设置生活化问题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设置生活化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升。比如,在学习“克与千克”这一部分内容时候,在向学生介绍了相关知识点之后,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如“大家可以说一说生活中重量在一千克以内的事物么”,并鼓励学生展开热烈的思考与探究,这种方式的应用促进了数学教学和生活的结合,既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5]。
(五)形成并落实联合机制
        要想进一步地保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质量,仅仅是依靠于教师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发挥出家长的力量,从而优化生活化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平时在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要重视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与既联系,充分地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组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使数学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后。比如,在学习“统计”这一部分内容时候,可以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饮料与茶水中添加牛奶以及水果等材料,并根据家人的口感评价制作一个统计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点,进一步地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精心地设置生活化的问题,并充分发挥出家长的力量,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进一步提升,使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事业迈向更高的一个台阶,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20,22:58-59.
[2]李小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83.
[3]寇宗强.新时期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7:96-97+100.
[4]罗佰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54.
[5]郑玉琴.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