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姝彤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城东实验小学 323900
摘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枯燥乏味、抽象严谨又很难理解的科目。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且数学思维尚未形成。虽然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显著提高,但是课堂教学仍然很难引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所以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与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加强教学的创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趣味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大大激发了课堂的活力,让整个课堂能够“活”起来。
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好动性比较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行为特征、心理特征来设定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提高小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和谐的数学课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教师需要在数学课堂中引入趣味教学法,选用小学生能够接受、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比如,创设数学情境、数学竞赛活动等,把数学理论知识与趣味数学活动联系起来,充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以此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场景过多
情境模式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组成内容,贯彻在教学课堂中。数学知识的教授需要建立在情境创设基础之上,由此彰显活力以及魅力,轻松被学生消化与吸收。也就是说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立足于实际问题,使学生自主加入问题处理行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数学知识。而部分数学课堂上,如“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教师过多地设计游戏场景,整个课堂上均是要求学生参与加法游戏计算中,没有关注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活动过于活跃,学生仅仅是感受到“玩”的欢乐,淡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教师的教育方法呆板
采用趣味性的教育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含义就是采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里,一般只采用一种教育方式,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教具更新比较慢,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在进行教育以及绩效的过程里,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光电技术,各种教育方法,不断给学生创造新奇的感受,这样才能不断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学策略
(一)巧设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的设计极为重要,如果导入环节和技巧设计不够精彩,将难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导致接下来的新课程的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在进行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时,教师要对新课的导入方式和语言进行精心设计,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欲望。根据实践研究表明,兴趣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的成功秘诀,是激发求知欲的基础,是获取新知的良好开端。为此,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新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构建一种问题情境氛围,精心设计一些与教学相关有悬念的问题,帮助学生唤起探究问题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乐学的形式,保障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高效性。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立足于数学教材本身内容的特点,采用多元化形式的导入法,如教师可以将趣味故事、儿歌、谜语等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5的认识”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入《吹泡泡》儿歌,在教学生学会唱这首儿歌的过程中,学生对儿歌内相关数字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标着数字的泡泡,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节奏,吸引课堂注意力。这样使学生对“5”形成了初步的认知,紧接着,教师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歌唱形式拉开新课程学习的帷幕。在愉快的歌唱氛围中,新知跃然纸上,激发学生新课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最后,教师再顺势导入教材理论知识,就可以得心应手了。因此,教师要注重新课导入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把数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趣味化、形象化,使学生乐于接受。在实际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较多,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知识,有针对性、科学地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导入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所谓的情境是指在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联系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创设的特殊的教学场景。情境通俗地说就是教学环境。建构主义理论者在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出,环境是影响学生的直接因素。在传统的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之所以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是因为教学环境沉闷无趣。针对该情况,我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初,尝试为学生们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分类与整理”为例,在组织活动之初,我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一间房间图片。熟悉的生活场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这个房间里的东西摆放得乱七八糟。立足图片内容,我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的房间也是这样的,我们会怎样做呢?”在生活经验的辅助下,学生们自然会提出整理房间,“那么,我们要如何整理房间呢?按照怎样的方式整理房间呢?可以不可以把书籍和零食放到一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整理这个房间吧。”如此生活情境的创设,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自主初步认知整理和分类,同时带着任务走进情境中,切身体验分类,有利于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三)设置小组竞赛游戏,提高学习动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时刻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游戏。首先,教师先按一定的规则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告知学生游戏规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为了加快学生的学习速度,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游戏。教师提前准备好一张试卷,试题都是100以内的加减法。游戏开始后,教师将试卷分给每个小组,由小组中第一名学生答第一题,第二名学生答第二题,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学生都答完题,上交试卷。教师记录好每个小组完成试卷所用的时间,再结合每个小组答题的正确率,选出答题又快又对的小组为胜利组,并进行奖励。游戏结束后,教师要注意对试卷进行详细讲解,并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从游戏中有所收获,切实保证小组竞赛游戏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保证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充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淑真.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新课程,2020(40):94.
[2]张燕.浅谈趣味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59):91.
[3]李晶.趣味性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8):287.
[4]林丽琴.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24):51-52.
[5]林喜艳.基于趣味学习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8(1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