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渗透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王真
[导读] 一直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特别重视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方法的培养,而数学文化的渗透要薄弱一些
        王 真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洋湖乡中心小学  山东 滨州 251800)
        摘 要:一直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特别重视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方法的培养,而数学文化的渗透要薄弱一些。数学文化的传承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有些单调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性的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这样我们不仅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水平,还能促进教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其他文化;渗透;数学文化;传承;综合素质
        数学文化这个词对于数学老师来说并不陌生,它存在于我们的数学课堂和数学实践中,但我们往往忽视他。当我看到这个词时,也有些茫然。于是在网上搜集到了它的两层含义:
        狭义: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
        广义: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其实它也是一种文化,就象历史文化。[1]
    数学文化确实特别的广泛,我想我还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显的谈一谈数学教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吧。
        各种文化因素能丰富我们的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本身也能丰富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当地的文化因素不仅能从身边提取有效的数学教学信息而且能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我们常常加入一些当地文化因素,比如有位老师在执教四年级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就选择了带领孩子去当地的武定府衙参观,而教学就设计在他们这次研学活动的准备工作中,让孩子自己计算门票费用一共是多少,准备工作做充分之后,老师利用周末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实地参观,学生的感受很深,并且用手抄报和数学作文的形式记录下了这次活动的感受,这是一次很好的研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家乡历史文化的魅力,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用到的问题。
        德体美劳方面的文化也能很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数学课堂。
        道德文化的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是最常见的,我们经常提到要在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比如在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这一节,信息窗的内容是饲养员为熊猫宝宝准备食物,我在设计教学时,利用刚刚过完的国庆假期关于游客过度向动物园里的熊猫投放食物和一些塑料包装袋,导致一些熊猫生病的新闻,引起孩子们对熊猫的同情。在课的小结中,孩子们还提到了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不要伤害他们。又比如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智慧广场《分类列举》部分,我设计的情景是家里要来客人让孩子们帮妈妈一起准备果盘,学生们都比较积极活跃,在谈体会环节,有的学生甚至提到了自己的妈妈很辛苦,有时候还需要上夜班,看到孩子如此能体谅父母的不容易,我也被孩子的话语感动的眼含泪水。我想这就是我们的道德文化渗透在数学课堂的最高境界吧,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知识,也接受了道德教育。我想在生活情境中遇到此类问题,孩子们就更运用自如了吧。
        体育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要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在六年级的数学《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节课,我特地搜集了体操运动员们的运动视频,让学生观看,让学生谈想法,有的学生说他们在做那些动作时很危险,有的学生说他们的表演很精彩。我和孩子们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的努力和坚持就像我们的学习一样。那是不是任何人的体形都适合练体操呢?体操运动员的身体藏有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我把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带入了的课堂,向学生渗透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把体育运动员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图片展示)进行比的研究。
        美术方面的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比较常见于我们的几何教学中。比如一年级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可以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用学过的平面图形拼一幅美丽的图案,用立体图形的学具自己设计一个造型。

这些都是将美术文化渗透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比如我们在学习了对称图形之后也可以用电脑自己设计自己家餐桌布的图案,不仅做到了和信息技术相融合,也是给学生渗透美术文化的表现。
        劳动文化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最好的实例是我们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学校特地在后面空地为每个班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每个班从选种到收获都由班主任和本班的学生自己设计,自主进行。在西红柿、茄子和黄瓜基地需要购买幼苗,班里的学生就需要计算出一共需要购买多少棵幼苗,学生就合作测量计算基地的面积并用到了每平方米幼苗的棵树×基地的面积=幼苗的总数。在给基地浇水时,需要计算浇地需要多长时间,就用到了基地的面积÷每分钟浇地的面积=所用时间。这样,孩子们就自己定好了时间,按时去关闭水闸,做到不浪费水资源。我们收获的果实可以分享给班里的同学或者卖给学校的食堂,就用到了平均分和单价×数量=总价。你看,我们的数学课堂搬到了我们的劳动实践基地了,学生也同时感受到了从播种到管理到收获的不易,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更加主动地帮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以上五个方面是其他文化渗透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也是我们以前提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体表现。数学文化除了包含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如果说数学方法和知识是数学教育的宽度,那么数学文化的传承则是增加了数学教育的厚度。那么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进行数学文化的传承呢?
    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数学家,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为了钻研数学难题,顽强努力的品质。比如在学习计算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讲阿基米德洗澡发现计算王冠体积的故事,让学生学习阿基米德细心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在学生学小数比较复杂的计算时,可以给孩子们讲陈景润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计算的稿纸有好几麻袋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所有伟大的成就背后都包含着努力和汗水。树立学生的榜样,慢慢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品质。
        渗透数学文化史,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六年级《圆的周长》这一节,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圆周率的发展历史,从我国南北朝时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到后来2011年10月16日,日本长野县饭田市公司职员近藤茂利用家中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10万亿位,刷新了2010年8月由他自己创下的5万亿位吉尼斯世界纪录。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许多人致力于圆周率的研究与计算。为了计算出圆周率的越来越好的近似值,一代代的数学家为这个神秘的数贡献了无数的时间与心血。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数学从几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和简单的点、线、面发展为如此瑰丽传奇的数学世界,仅凭个人的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它是数千年来祖辈们世世代代传承积累下来的。说到数学的美可能大部分老师想到的就是数学中的对称美。除了对称美之外,数学还有简洁美、统一美和奇异美,[2]比如在计算中乘法分配率、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都是数学的简洁美。学生在用简便方法简洁的计算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简洁之美。数学的统一美表现在计算方法的统一,计算方法的统一又表现在有一些计算需要用统一的公式,比如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π×半径的平方。而数学的奇异美主要表现在同一知识点题目的不同变式和同一个题目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比如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的这道题:修一条五分之三千米的水渠,三天修了它的四分之一,几天可以修完?
        综上所述,其他文化在数学中的渗透是很广泛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应用比较多。但是老师对于数学文化的传承意识有待提高,我们应该从教学实践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慢慢的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s://wenda.so.com/q/1496848101216065
[2]https://wenda.so.com/q/1371234448066470







作者:王真,1988年11月生,毕业于鲁东大学教学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2011年9月参加工作,一直在偏远农村学校任教小学数学科目,针对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实际情况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情景,多次在县里举行的数学课堂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
联系电话:15954369305
邮箱:bz_wangzhen@126.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