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两河镇两河初级中学
摘要: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之前,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没有得到充分关注,统一的教学管理无法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新课改提出了个性教学,其关注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坚持因材施教。本文就对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应用
数学是一门生活性的科学,特别是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内容,更是非常贴近实际。学习好初中数学,其意义不只在于积累数学基础知识,更在于培养一种数学的逻辑思维,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我国教育者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尝试了较多的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突出教育公平化,让更多的学生能接受个性化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分层教学法成为主要尝试点,从这个角度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分层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集体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学习基础等,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次教学,采用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得到差异性的提高。接下来笔者将对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做深入探究,结合教学案例加以分析。
一、分层次教学的特点
(一)有助于教师专业教育素质的提升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强调教师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分层教学在客观上能有效的刺激教师对自身专业素养有更高的要求,提高教育理念的认识。分层次教学对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模式的运用等思考和探索更加深入,尤其是分层教学对教师最直接的要求就是让教师在课上设计出几种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习题练习,教师还要对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的目标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行充分了解,最大程度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有助于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
教育是要面对所有的学生,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学生差异问题,分层教学法具有一套可行的教育理念与操作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对学生统一教学与分类指导的现实问题。分层教学法可以让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对一些基础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让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分层次教学,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欠缺和学习目的都十分明确,而且能快速准确的找到学习的目标与方向。通过分层次教学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同时也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好各自的“发展区”,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三)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分层教学的核心理念除了教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外,还要将章节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层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学到知识。尤其是数学这一抽象的学科,要想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问题,就相当于将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此就能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出积极性与能动性,学生的思维也会最大程度的得到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会潜移默化的提高,间接地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落实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恪守的教学理念。对此,我们要加强重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学生是一个可变的个体。每个学生受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性格、学习能力等都各不相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还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采用固有的授课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课堂的教学质量只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减小。如今的教育正大力倡导实施“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使其能更有计划、有目的、有效率的学习。因此,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出现在了各个学校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优秀、中等、基础等三个不同学习水平的小组。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如果取得了进步,教师就可以调换组员,让学生进行互补式学习。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层
在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分层,层次的划分可以具体到某一节课,然后为学生制定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将班级中数学基础扎实,学习兴趣高涨的学生分为第一层次;班级中数学基础较为稳定,学习兴趣较好的学生分为第二层次;班级中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也不高的学生分为第三层,教师要按照这三个层次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为第一层次的学生制定有难度的题目,这个层次中的学生成绩比较好,所以目标的制定要相对高一些,做一些拓展性的题目,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达到更高层次的学习;对第二层次的学生要以加强基础知识学习为目标,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解答,这些学生的成绩一般,教师需要把基础知识和灵活的题目进行结合,让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再通过简单的转换提高学习效率;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讲,成绩比较差,而且学习态度也不端正。教师首先要端正该层次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从根本上能接受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该层次学生主要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掌握,教师可以为这一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解答,让学生能轻易地完成,然后及时的给予鼓励,培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三)作业分层策略
作业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还能锻炼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课堂练习题主要来自课本和配套练习,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第一层的学生可以不做配套练习上的基础演练题,只做能力提升题和课本上的课后题。主要以综合性和探究性问题为主,侧重于思维能力的拓展与开发。第二层学生要做配套上的基础演练题及课本上的课后题,选做能力提升题。主要巩固所学内容,侧重于课本内容的综合性应用;保证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加强。第三层的学生只做配套上的基础题,选做课本上的课后题。主要当堂巩固最基础的内容。实现其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保证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练习,既让第一层的学生吃饱了,又让第二层的学生吃好了,第三层的学生消化得了,又让各层次的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更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注重评价鼓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是塑造人格的阶段。对于初中这个年龄的学生来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还不全面,生理和心理也不成熟,教师对学生及时地进行鼓励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鼓励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鼓励。但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并不能以成绩来衡量一切。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身上寻找闪光点,让学生获得成长的喜悦。例如,学生在获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还要进行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这样一来,学生还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客观、具体的了解,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还能引导学生不断突破自己,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从根本上端正学习的态度,不断培养全方面人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作为初中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作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目。数学教师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安排教学内容,还要不断贯彻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初中数学本身具体的性质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强化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郑娘艳.论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7(7X):296-297.
[2] 宋英娥.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7(8Z):429.
[3] 李和平.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7(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