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体会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石利欢
[导读]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落实,
        石利欢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拉烈镇尚育小学 530732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落实,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单一强调对于学生个体成绩的拔升,而开始重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小学数学学科,结合六年级应用题的教学活动开展,探讨如何借助教学策略有效性的提升,来实现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应用题;有效教学
        引言:
        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关于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都倾向于采用“题海战术”,当然并非是传统的高强度作业来实现对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而是通过重复、反复的方式,在短期内,在课堂上提升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长期来看,却缺乏了对于思维上的引导,最终导致学生形成机械式学习,学习效率较低。
        一、题目素材
        为了实现应用题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把握题目素材,将应用题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读懂、愿意去读、仔细去做。而要完成这一点,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落实。
        第一是应用题的选材上,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为例,在学习关于“生活和百分数”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设置应用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形成从已知到未知的知识推导过程,进而实现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如“过六一儿童节时,班级里会购买20斤苹果分给同学们,假设每个同学分1斤,那么分到的同学占据了全部同学数量的多少?”这本身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题,目的是通过解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而理解“百分数”的概念,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更能够促使学生有效的借助解答掌握知识要领,也加强了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通过数学联系生活,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师方面
        对于教师来说,长篇大论的讲解应用题,不仅无法促使学生理解,反而还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应用题时,要作“已知”的引导者。教师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着重要强调应用题中的有用信息,运用简洁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分析有用信息,给予学生“已知”内容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对于未知的求解过程。


        如上文中提到的应用题目,教师可以将题目扩充:“为了达到100%的学生都能够拥有苹果,我们应该购置多少斤苹果?”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在反推导的过程中得出结论,教师则进一步抛出问题,“有7个学生参加了学校六一儿童节的汇报演出,不在教室里,那么为了让教室里的学生100%都拥有苹果,应该购置多少斤?”通过逐步扩增应用题里的“已知内容”,提高应用题的难度,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此外,教师还需要从教学评价语言方面,形成对于学生的鼓励,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理上比较依赖教师,来自于教师的肯定更能够鼓励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行为[1]。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积极的形成教学语言评价,促使学生得到鼓励和认可。
        三、教学策略
        除了直接通过应用题本身展开引导外,借助教学活动形成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行为之一。教师可以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将应用题从理论课、计算课转变为“实践课程”,给予学生不同的课堂教学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从而促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
        具体到实际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购买不同的菜品若干,然后带到教室里,给每一种菜品都标志具体的价格,然后出题,设置不同的选购方案,并限定学生的“资金”,让学生自己通过计算与组合,分析在有限数额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最少的资金购买最多样的菜品,完成计算的学生要去教师那里提交自己的采购方案,并带走采购得来的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众多可能性中,不断尝试并计算自己的方案,且由于菜品有限,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因此,每一个学生都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来。通过这样与生活贴近的游戏教学方式,让应用题不再是教材中的文字,而变身了生活情境中的一部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具有趣味性,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而然得到提升[2]。
        除此之外,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每堂课中都有对应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教师也可以将这样的做法融入生活,形成“实践考察”,如让学生的父母带着学生去买菜,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菜品价格,并在家计算尝试,如果运用50元尽可能多的完成对于菜品的选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生活参与感更加强烈,且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保证实现实践行为,参与到应用题的计算与解答过程中,实现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提升与强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六年级的学生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且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开展应用题的有效教学活动时,要围绕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方面来展开教学行为,通过思维能力的提升,逐步影响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促使学生获得成长与进步,才能够真正让应用题从学生心中的“拦路虎”,变成成长的“垫脚石”。
        参考文献:
[1]胡婉桦.刍议做好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J].新课程,2019(17):53-53.
[2]毛照锋.浅谈如何做好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以及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师),2019(11):93-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