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七中学 贵州毕节 552102
摘要: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其兼容实验操作与化学理论为一体,对学生认知迁移、思维激活、素养塑造有着重要的价值。而初中化学又是学生认知起步的基础,其中涉及的很多概念、原理、实验等对普遍比较复杂,且有着很强的抽象性,以致对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学习的初中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对此,教师可以以微课为辅助,将其科学、灵活应用至初中化学教与学领域,就一些比较复杂、深奥、抽象的教学内容用比较直观、具体、形象的微视频、微课程进行分析、讲解、呈现,以切实减低教学难度、全面提升教学效率,为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初中化学、掌握具体化学知识的内涵与实质提供助力。同时,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彻底突破传统教学方式、途径的不足与缺憾,使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得到全面增强,既减低了教学难度,又强化了学生认知,更扩充了知识容量,使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更为贴近学生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化学教学;应用;探讨
微课又称“微课程”,其最早起源于美国,被称为“知识脉冲”,且主要应用于建构主义领域,而随着科技与社会发展,其应用范畴也在逐步扩充,并被作为一种更为成熟的教学辅助资源被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就呈现形式而言,微课主要以视频为载体,将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关键点、重难点开展剖析与重构,并以兼容图画、文字、语音等为一体的方式进行呈现,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元、鲜活,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认知的目的。而且,由于微课所具有的比较显著的情景化特点,使得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来支持自主学习、移动学习、按需学习、远程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的开展,既活化了教学的途径与手段,又提升了教学的效能与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微课除了在课堂进行呈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认知潜质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其发布至网络交互平台,供学生进行下载、观摩,反复就某个重点知识开展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学习的视域更加宽泛广阔。因此,针对初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与教学需要,教师可以适时选用微课为辅助教学手段,对学生在思维、认知、理解上给予刺激,以帮助学生高效参与课堂知识学习,更好提升认知能力。
一、借助微课指导知识预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以微课为辅助,设计出具有引导性的预习微课,将一些基础性知识予以点拨,促使学生在课前开展自学、预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发散性、开放性问题引入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搜集各类素材、资源、知识,在预习中不断扩充思维的深度、广度,引领学生在深度实践与多元探究中提升预习的实效性、发展性。例如,在开展“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前预习指导时,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就一些基础性教学内容进行提前总结,并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根据自己以前所学习的有关金属的知识,自主掌握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而且将问题融入微课中,自主探究:金属和氧气之间的反应是怎样的?借助这一为的启发,再展示有关金属和氧气反应、金属和酸反应过程的视频,引入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促使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更好投身预习,获得自主预习能力与意识的提升。
二、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激活学生认知潜能
对于刚开始接触初中化学的学生而言,将会发现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有些还具有较强的神秘感,以致极易产生畏难心理,其学习的兴趣、热情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而微课的利用,则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具体,既减低了学习难度,又激发了学生兴趣。
尤其对于一些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制作一些辅助性微课,并对其展开深入讲解、分析,以促进学生认知与理解。而且,还可以在微课作用下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提升课堂的感染力,教学效能也会于无形之中得到显著增强。例如,在进行有关的分子、原子、粒子等化学“微粒”教学中,针对这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其利用微课予以呈现,在微课中就具体微粒无限放大,使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得以直观展示,让学生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认知、理解,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三、依托微课提升教学效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针对初中化学中一些需要通过大量的分析、讲解方可精准反馈的知识,教师可以以为了为依托,使教学过程得以简化、教学途径得以转变、教学效能切实提高。而且,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微课素材发布至网络交互平台,让有需要的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使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全面增强。同时,为了巩固所学,教师还可以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资源、素材、案例等予以加工,并设置为具有强化作用的课外巩固训练性微课,由学生自主进行深入学习,为确保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蕴含微课特质的图片的形式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分析胡萝卜中富含哪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获得对于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各项有机物的了解;再引入黄曲霉素、一氧化碳以及甲醛等有害物质,让学生在微课辅助下的对比分析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四、通过微课填补实验教学中的不足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学生对化学物质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但由于许多化学实验教学时长较长、物料、器材、安全等方面要求较高,许多学校在实验教学中有所缺失,一些危险性的实践课程如果操作不够恰当,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一定的危险。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难题,通过视频的录制,向学生展示实验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解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五、结论
总之,微课的显著特性,使得其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有着很强的必要性、现实性,且更为贴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为初中化学教学效能提升诸如新鲜血液。尤其对于初中化学中一些比较抽象、复杂、深奥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其实质与内涵,教师可以通过对微课的适时应用,将具体知识构建为微视频、微课程,并在课堂予以呈现,以切实增强课上教学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达到调动学生兴趣,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增强教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的目的。另外,对于初中化学教学中涉及的一些难以直观验证的实验,教师也可以将其制作为微课,供学生进行观摩,并结合自己在微课中获取的信息、产生的思考进行研讨、分析、交流、互动,使初中化学教学在微课引领下得以高效推进。
参考文献:
[1]崔红莲,李龙男.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6):236-237.
[2]傅伟.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A0):119-120.
[3]金怡.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各阶段的应用实例[J].化学教与学,2019(12):8-10.
[4]马丽雅.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