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化学课程的渗透式德育培养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张洁
[导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新时代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张洁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 茂名525000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新时代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在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初中生是孩子生长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最快的阶段,所以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情况,在教育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和责任担当。只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到的素质,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应该在化学课堂中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初中化学 渗透式 德育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有越来越多的人才不断涌出,在成长的重要阶段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同时也要抓住机会。初中阶段的学生比较贪玩,还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但是也是容易管理的,教师可以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来正确引导学生。初中的化学课程是入门级课程,渗透式德育教学是教科书中的要求,如何利用渗透式教学来提高综合素养和学习效率,如何有效的将渗透式教学融入到课堂上。
        一、初中化学课程的渗透式德育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这个阶段正在逐步进入青春期,同时也会出现叛逆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好奇心是人的本能,是他智力发展的动力,他会因为好奇而不断接触新的事物,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学生,尝试着跟学生做朋友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逐步走入孩子的内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更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期。在这个阶段的初中生自我意识高度膨胀,智力水平迅速提升,并且情绪起伏变化比较大,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化学提起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从而加强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初中化学课堂的高效开展。
        二、初中化学课程的渗透式德育培养的具体策论
        1、利用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节约意识
        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典范,教师在化学课堂中要充分利用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现实生活着手于周围各种浪费现象。[1]比如:在化学课堂中讲到《爱护水资源》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列为化学课程的目标,通过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树立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认识世界,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不仅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老师也可以高效率的完成课堂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一箭双雕的教学成果。
        2、做好初中化学德育教育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进行渗透式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化学课程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一门课程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并且可以运动符号表示物质及其变化;能认识物质是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这也让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式培育具有可能性。[2]此外;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神奇的化学反应,还可以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比如在讲到如何使用燃料更加充分燃烧时,可以渗透环境保护知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告诉学生氮氧化合物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使学生知道空气污染的原因和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让学生了解到环境的恶化状况使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团结意识
        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许多是不能独立完成的,因此,可以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达到共赢,也体现了现代社会的要求。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对问题或者观点进行交流和探讨,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会尊重他人、互相帮助。不仅要充分利用初中化学课本里的知识,还可以利用实践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社会道理。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3]比如:在学到初中化学课本中《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会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化学现象,学会自己或对他人的观点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也可以汲取他人的实验经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为学生开展初中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授课,采用渗透式德育培养适当的在化学课堂中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压力有所降低,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课程教学时,不仅要教会化学课本里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社会道理。指导方法教学是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这是培养学生的素质需要,也是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钱广明.细节决定成败:浅谈规范化学教学过程的必要性[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6(10)
        [2]徐成忠.“细节德育”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3]陈以聪.浅析初中化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7 (34)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