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张焕玲
[导读] 历史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
        张焕玲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第一中学252400
        摘要:历史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组织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在丰富历史教学素材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简单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原则,并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渗透途径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原则
(一)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家国情怀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素材时,教师应当挑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课堂教学拓展的资源,并帮助学生加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围绕家国情怀的相关知识点与学生进行讨论,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自我表达的空间,并且在教师讲解知识过后为学生预留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借助自身的力量,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教师必须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调整教学思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知识着手,帮助学生逐渐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架构。对于刚刚迈入高中学习生涯的低年级学生而言,高中历史知识晦涩难懂,因此教师应当在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以此作为历史学习的基础。高年段学生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在组织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围绕家国情怀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度思考。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家国情怀,激发爱国意识。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
(一)围绕家国情怀教育设置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在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作为教学目标,并从过程和方法、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着手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从知识和技能的维度来看,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教师,必须从已有的历史知识中挖掘与家国情怀相关的观点,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观点,让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掌握历史知识。从过程和方法维度来看,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必须由教师主导,同时也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维度来看,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本身就是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作为教学的目标。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常用方式,在组织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围绕家国情怀教育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并,并在特定的情境中与学生进行提问互动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备注经典影视作品创设问题情境是情境教学法的常用手段,在充分分析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利用互联网搜集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和图片素材,借助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以高中历史“开国大典”相关知识为例,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教师可以将与开国大典相关的影视作品作为创设情境的材料,比如《我和我的祖国》当中关于升旗仪式背后的故事,故事主人公为了确保电动旗杆的有效运作,背后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在多媒体环境的渲染下,学生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爱国热情,并且加深对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
(三)组织合作探究活动
合作探究是发挥集体力量解决历史学习问题的重要方式,在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自身对知识的分析和讲解,同时也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布置具有针对性的探究主题,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中华文明具有灿烂且悠久的历史,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认同感,教师可以在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围绕“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经验,分享生活中关于四大发明的相关活动,比如上课时使用的书本和教材、节庆期间看到灿烂的烟火,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发明在当今社会的延续。经过紧张激烈的讨论,学生能够在互动和交流中增强文化认同感,并且树立文化自信,发自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抱有憧憬。
(四)组织多样化课外实践活动
高中历史本身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在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对理论知识的分析与讲解,同时也要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家国情怀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实地参观历史博物馆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地方资源,选择具有学习和参观意义的场所作为实践的场所,并且由教师作为领队,在参观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背后的人文情怀,无论是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还是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这些都可以成为教育的素材。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在国庆期间参与爱国主义的宣传活动,引导学生成为时代的发声者,帮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同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这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重要途径。在组织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创新,教师应当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到实处,在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欣.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途径[J].新智慧,2020(35):41-42.
[2]杨菊花.重文化传承  筑家国情怀——基于文化传承的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探究[J].学苑教育,2021(01):7-8.
[3]韩黎苹.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家国情怀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01):20-21.
[4]刘加波.借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感悟[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2):2.
[5]杨莉.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01):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