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
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 213002
摘要:现阶段,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教学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教学事业要求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将该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传递给学生,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各项学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是理论性与逻辑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它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含有较多我国以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需要初中生具备更深层次的历史思维能力,才能更加有效地理解并记忆。本文将针对初中生深层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此有效的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成绩。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深层历史思维;方式
引言:现如今,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教学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除了要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特点外,还要注重其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活动的连接,为初中生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知识奠基。”但是,经过多方的调查与研究显示,大多数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只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知,并没有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辨性质上的思考。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初中生善于发现历史事件背后的含义,培养其深层历史思维。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创设或引入一定带有情感色彩、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以此引发他们的情感和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更轻松地理解课本教材,并使所有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机能发生一定变化或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1]。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某项知识,都是建立在对知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上的,所以兴趣是提高初中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顾名思义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要想初中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以往的事情,就应该将其带入到过去的情境中。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还原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与人文环境,利用图片、视频或动画等手段,让初中生将自身带入到“主人公”的情境中,让他们对后续发生的事情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此开展历史教学,可以有效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为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他们身亲其境的感受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例如,说书人:“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的河南一带,出现一位割据一方、实力不断增强的军阀,在当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就是曹操。”以此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曹操是在怎样的社会形势下发展自己的势力的吗?”进而借助情境创设,让初中生更加好奇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进而激发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不断发展思维能力。
二、科学整合教学资源,总结历史事件时间线
历史,是指以往发生过的事情,所有事情都有一定的时间线[2]。
以往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讲述基础知识时,通常按照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总结历史时间线,这样将教师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使得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与思维想象,最终使得初中生对事件时间线的总结较为繁多,但是却记不住,以此不利于历史成绩的提高。由于初中历史课本教材的内容包罗万象,小到一个人物,大到国家统一的过程,这些都是学生应该掌握和学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并且其中多包涵的人物、事件与地点较多,初中生的学习很容易混淆。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初中生科学整合教学资源,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征,总结属于自己的历史事件时间线,以此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以人物为事件点,也可以以时间为事件点,按照他们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时间线的总结,可以方便其日后更加快速的复习历史知识。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合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以课本教材的内容为主,以互联网上的相关知识为辅,总结秦朝统一中国的时间线,并按照他们自己的学习习惯,制定不同主题的思维导图,可以以时间为出发点,也可以以事件为出发点,让他们在整理的过程中,再次重新认知并感悟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发挥思维能力,制作出不同的事件时间线。
三、构建知识概念图示,有效的归纳历史知识
所谓“概念图”,是指一种利用节点代表概念,并连线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3]。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Ausubel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初中历史涉及的教学内容之间几乎都存在着必然或者偶然的联系,运用概念图示的方法可以增强初中生思维的逻辑性以及解决问题的严谨性,在概念图的帮助下,可以引导初中生使各个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更加全面的、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与记忆。并且,初中历史教师要想初中生在学习完一章节或者一本教材内容的历史知识后,应该组织学生对一个单元、一章节甚至一本书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分析,对其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提炼,将其中较为零散的内容归类,以便期末复习时使用,锻炼了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拓展他们的知识层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章节为例,在讲解完该章节的全部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设计概念图的作业,让他们将该章节中所有的重点知识,使用概念图的形式再现出来,并标注好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此有效的总结归纳历史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新时代的推动下,培养初中生的深层历史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它不仅需要教师注重拓展初中生的知识面,还需要引导他们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深层历史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并分析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与理解,不断发挥想象力,去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手段与形式,从情境教学、概念图示等内容出发,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段晓丹.初中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实践[D].青岛大学,2019.
[3]董慧.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