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颜
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 518000
摘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的基本途径,有效的沟通,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更要注重与学生的协调沟通,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进步,这样,班级管理工作才能良性有序地开展。
关键词:沟通协调;小学班级管理;有效途径
一、沟通技巧的把握
(一)细节性的沟通
班级的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进行协调和沟通,进而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班级管理的工作,要从细微处着手,并有效落实在工作中。因此,教师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班级的管理才会有实质性的效果。首先,教师要从多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深入到每个细节中。例如,每次考试结束,教师就要了解班级同学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分析考试的结果,指正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而弥补他们的不足。其次,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注重班级细节的管理,细节往往决定了问题的成功与否。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生活上的点滴,和他们多沟通,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没有后顾之忧。
(二)对问题学生要耐心沟通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所以会存在个体差异性。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自然能得到教师的喜爱,而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爱调皮捣蛋的学生,则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帮助和爱心。教师要与这些学生勤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状态。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做到一视同仁。此外,教师要清楚“问题学生”的“问题”所在,多关注他们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学习的基础等,耐心地和学生谈心,与家长做好协调沟通工作。“问题学生”不是品德不好,他们只是在某些地方的想法不同,其实每个人都有其特长和自身的亮点,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亮点,要对他们进行鼓励性教育,定期和他们进行谈心,掌握他们每个阶段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好胜心。其次,要时刻关注“问题学生”的思想,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品质。教师要培养“问题学生”的某项特长,并且发挥出他们自身的特长,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当学生有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产生积极的进取心,当他们有了正确的目标,就会改正自身的“毛病”,成为一名努力向上的学生。再者,教师还要培养“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对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他们做事情有激情,虽然在对事物的判断、认知方面有所不足,但是,这也是教师最好的教育阶段。学生的年纪小,他们思想容易受到影响,引导正确的教育方法,就会让“问题学生”的思想受到改变。所以,教师要恰当的和学生沟通,不断修正他们的想法,开发他们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价值观。
二、协调沟通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实践
(一)如春风般关爱学生
沟通的基础是互相理解,教师只有理解、关爱学生,学生才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所以,教师的沟通要有针对性,要帮助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学生的管理问题。
例如,班级中有名学生家庭发生变故,从小被爷爷奶奶养大,由于爷爷的溺爱,导致这名学生任性又敏感。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知道学生内心的需求,因此,教师就要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用爱心去包容他,用真心去呵护他,温和耐心地和他勤沟通,经常鼓励他,并且和他的爷爷奶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双方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改掉自身的问题,慢慢地,教师就会发现,这名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遵守纪律,学习也努力勤奋。通过这个事例,就充分说明沟通协调是多么的重要,它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所在。
(二)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所以很多时候他们调皮捣蛋,不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很多家长就会对他们进行打骂式教育,这样反倒激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在开展班级工作的时候,要用宽容的心理对待他们,对于学生的幼稚和过失,要秉着宽容的心态,纠正和指导他们,让学生自己认知到自身的问题,进而改正。这就是“剪枝全为树成材”的道理。
例如,班级有名学生,喜欢打乒乓球,因此常常拖拉作业。这时候,教师不要直接指正他的问题,可以找机会,和他一起练习乒乓球,共同讨论球技,在休息的时候,和他谈心,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在交谈中,教师要肯定他的长处,还要指出他的不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改正他。长期以往,这名学生就会改掉自己的毛病,同时,对于他的爱好,也能继续练习,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实践告诉我们,教师与学生沟通,要有耐心,还要有爱心,并且具备包容心,当学生犯了错误,首先不要一味地指责,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从学生的特长或者爱好入手,宽容和理解他们的爱好,当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的心理,他们就会听取教师的建议,自我修正自身问题。
结束语:总之,沟通协调是教师管理班级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另外,教师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人物,一定要协调好与各科教师的沟通工作,保证班级教学和活动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高谦民,黄正平.《小学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齐学红.《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成长之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