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大龙
阳信县劳店镇中心小学 山东 滨州 2518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深度推进,我国整体教学水平、质量也在持续提升,而对应的教育体系构架、育人目标定位也更加完备、更为多元。而小学特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则可以一定程度上补充孩子们课间活动内容、形式、途径等方面的不足与缺憾,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而且,在特色大课间活动的作用下,学生还可以缓冲课内学习中的压力,获得身心调节,增强身体素质,提升综合能力。但是,受到活动场地、器材、方式等因素影响,以致目前很多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依然缺乏特色、缺少活力,且在组织方式、设计策略、目标设定上与学生发展需要背离甚远,并非真正达到其目的。对此,教师应以体育项目为辅助,将跳绳、投沙包、少年拳等体育项目运用至小学特色大课间活动领域,以切实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形式,提升其内涵,让不同学生均可以根据自身喜好、特长来选择自己更为擅长的体育项目参与特色大课间活动,获得认知需要的满足与自我发展的提升。
关键词:体育项目;小学;特色大课间活动;运用
可供选用至小学特色大课间活动之中的体育项目比较丰富,不论在形式还是内涵,都有着各自的特性与定位。而对于正处于身心成长、发展阶段的小学学生而言,选择贴近其身心特性与发展现状的体育项目,则更利于特色大课间活动作用的发挥,为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培养运动兴趣、增强成长自信、获得夙愿释放而提供保证。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特色大课间活动时,应加强对学生现状的了解与研判,以构建出具有发展性、实效性、针对性的特色特色大课间活动模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参与、积极锻炼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特色大课间活动的辅助与驱动下更好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参与特色大课间活动时的表现与反映,教师也应该加强指导与督促,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在大课间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一、科学规划特色大课间活动环境,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
为了使学生可以在特色大课间活动中获得身心调适、压力释放、情感陶冶,教师应加强对特色大课间活动环境的优化、美化、布置,使活动环境与体育项目相得益彰、交相辉映。营造出宽松、和谐、欢悦的活动氛围,以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学生活动兴趣的激发、运动潜质的开掘提供铺垫。一是科学规划活动场地。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体育项目分配,对活动场地予以科学分配、调控,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多参与的机会,为学生积极借助体育项目参与特色大课间活动提供助力。例如,在进行投沙包课间活动时,由于其需要更为开阔的活动空间,这使得教师应根据不同班级人数,为每一个班级规划处具体场地,以避免由于场地保障不充分而致使课间活动秩序比较混乱,难以为学生兴趣培养与自信树立提供保证。二是适时美化活动环境。可以在活动场地四周布置一些辅助性体育图案,或者书写一些激励性标语、口号,还可以适当融入一些运动设施或者器材,将一些蕴含丰富形式与多元文化的体育元素运用至特色大课间活动领域,对学生的感官、神经、意识给予刺激,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萌生参与特色大课间活动的欲望,为提升特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性而给予更为丰富的指引与驱动。
二、切实活化特色大课间活动形式,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
由于不同体育项目在功能、特质、内容上具有不同作用,而小学学生的身体机能依然处于发育、成长时期,以致教师在选用体育项目时,应结合不同年级、学段学生实际情况,尽量使一些简单活泼、趣味性强、操作性高的体育项目运用至特色大课间活动领域,为学生自信培养与潜能激活提供真正帮助。例如,为了增强学生的跳跃技能,可以将“跳绳”项目作为特色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学生参与情况,就“跳绳”的花样、形式予以创新,由单人跳向双人、多人跳过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其中,以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另外,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让老师在参与进来,与学生一起活动,使活动的形式更加灵活、丰富。还可以定期举办特色大课间活动展演,由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来展示自身所长,逐步提升全体学生参与体育项目引领下的特色大课间活动的自信,使特色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发展性得以切实增强。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实施为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更好地体现了青少年体育工作宗旨。并且让每天学生的活动时间得到保障,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体育活动,也是一种高效的校园体育发展方式。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活动形式多样,组织形式灵活,活动内容具有趣味性,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运动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
三、逐步优化特色大课间活动项目,调动学生的运动潜质
特色大课间活动是丰富学校育人内涵,优化校园育人生态的最佳选择与更好方式,而对于体育项目的优化,则是切实调动学生运动潜质与活动兴趣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该将德育、智育、美育等元素灵活与体育项目结合起来,并定期更换体育项目,使特色大课间活动的设计理念与学校育人导向有机融合、紧密关联。而且,对于学生参与特色大课间活动的时间、要求、定位等,也需要适当调控,将跳绳、投沙包、少年拳等作为活动首选,构建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大课间活动体系,让学生在锻炼中感知体育活动的魅力与价值,并在潜意识中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培养属于自己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以达到优化特色大课间活动生态的目的。另外,学校还可以将不同体育项目适时融合起来,让学生在互动性、实践性更强的体育项目驱使下强健体质,发展成长。
四、结论
总之,体育项目在小学特色大课间活动开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对于体育项目选择的灵活性、科学性、针对性,则直接影响着特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与实效。因此,教师在选用小学特色大课间活动中的体育项目时,应加强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与探究,并以学生实际为基础,设定活动目标、选用活动器材、构建活动生态、;落实活动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均可活动更多参与、实践、体验、锻炼的机会,让不同学生在体育项目辅助与驱使下的特色大课间活动中更好提升自身认知能力,切实释放身心潜质,使特色大课间活动的作用与价值得以高效发挥,为促使学生更好提升自己、发展自己而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李艺倩.小学大课间活动模式实践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07):153-154.
[2]刘玲珍.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9(20):33.
[3]黄春红.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若干问题及分析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5):98-99.
[4]崔秀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J].新智慧,2018(0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