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杨丽聪 崔浩然
[导读]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层面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现状,
        杨丽聪 崔浩然  
        新疆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830001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层面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现状,并剖析此层面表现不理想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实践活动载体;抓好制度建设;凭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四方面具体措施,以期全面提升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培养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优良作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为了达成这一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必须将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等教育融入到立德树人任务之中,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提升中职学生思想素养,为祖国更好更快的发展,不断培养高素质、有能力的技术性人才。
        一、中职学校学生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的现状
        (一)爱国主义意识有待提高
        当今,“00 后”是中职学校学生的主体,他们长期在和平、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西方陈腐思想逐步动摇着学生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导致了我国中职生爱国主义意识薄弱。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爱国主义缺乏深刻认识和理解,许多中职学生过分强调个性自由和个人利益,国家观念、社会观念、集体观念淡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不强。培育中职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操是德育工作者们负重致远的使命。
        (二)敬业精神有待增强
        中职生普遍为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好,无法考上高中的学生,在家长抉择情况下来到了中职学校。他们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不足等情况,表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则体现在厌学,畏难,不求甚解,自暴自弃,谋划能力较弱,且对自身所学专业缺乏积极的态度和兴趣,对今后从事的事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而且,中职生对于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很模糊,不深入,甚至有的学生认为现代社会只要有技术就行,道德和文化素质学习不重要,不需要工匠精神。
        (三)诚信意识有待加强
        中职生诚信意识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方面诚信不够。学习态度不诚实,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屡有发生。二是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缺乏诚信。不遵守学校行为规范,上课迟到,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抽烟,说谎话等现象屡禁不止。三是诚信认识方面有偏差。诚信意识不坚定,甚至有学生认为诚实守信会使自己吃亏,让别人占便宜,坚守诚信是一件不划算、愚蠢的行为,反倒是那些不诚信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如鱼得水。为了中职生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奠定“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道德基础,坚持开展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二、中职学校学生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表现不理想的原因
        (一)从中职学校学生自身特点来看
        1.心理特征:
        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多在16岁~19岁期间,绝大部分都为学习成绩水平不高,未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且身心正处于发展期,人生经历尚浅,自我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心理受挫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易悲观,自卑情绪与积极向上、渴望被肯定的心态相互交织。盛行个人主义,缺乏团队精神,容易被外界事物左右。
        2.行为习惯:
        部分中职学校学生没能在中考中脱颖而出与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关。

他们不单学习成绩较差,而且厌倦学习,逃避学习,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由懒散,常常是“上课无精打采,课下精力旺盛”,“平时不努力、考前搞突击”,在老师、同学、家长的指责中长大。不良的学习习惯延续到中职的学习生涯中,比如,上课很难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同时,部分中职生在日常行为习惯上问题突出,如迟到、早退、旷课、抽烟、满口脏话、不爱劳动、不尊重师长等。
        (二)从中职学校教师来看
        在教学频次上,部分教师没有或者偶然随机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课程内容上,个别教师未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生活,讲解枯燥乏味,很难得到教学对象的感受、理解和认同;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忽视学生参与度,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到无聊、无趣。
        三、强化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举措
        学校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以学校来影响家庭、社会方面教育,不断推动联动共育,是青少年教育成败的症结所在。我们一定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在学校培养的方方面面,充实课堂之外的教育内容,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学生,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素养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一)以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依托,强化学生爱国意识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利用各类历史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种类多样的劳动实践、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等活动,在丰富班级、社团及共青团活动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沁润其中,充实德育工作内容,从而深化学生的亲身体会,不断提升学生爱国意识。  
        (二)以各类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敬业精神
        通过竞赛规则教育和工匠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法治意识和公平公正意识[2];以与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活动为载体,强化公德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以与专业实践相关的活动为载体,加强职业精神及职业道德培育,提升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等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浸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耳濡目染的让学生在学以致用、学思结合、自我反思的深刻感悟过程中,形成对专业及工作的忠诚和热爱,培养学生们的敬业精神,才能更好的在将来为成为优秀的职业人才做好准备。
        (三)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创新诚信教育活动内容
        要通过审视学校制度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激励性,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蕴含匡扶正义、规范行为、凝聚人心、树立正气的功能[3]。同时,建立合理的学生德、行综合评价体系,依托各类诚信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不说假话、不欺骗他人、不考试作弊,致力将诚信建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全过程。
        总之,中职学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个复杂、系统工程[4],需要学校的统筹规划,需要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尤为需要每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目标、有计划地由表及里,以解决中职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加强同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融通,共同打造一个德育教育新模式,不断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4]。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忠于职守、服务社会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在参与、实践和体验中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良作风,自觉成长为祖国的合格建设者、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美与时代(下),2013(12):1.
[2]  李繁.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9,26(04):73-75.
[3]  王卓.论中职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模式[J].才智,2020(06):177.
[4]  张捷树.中职学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11):6-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