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下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范春梅
[导读] 教育部门在首次提出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理念后,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认可,同样,也是衡量人才实践能力的核心标准
        范春梅
        海南省商业学校
        摘要:教育部门在首次提出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理念后,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认可,同样,也是衡量人才实践能力的核心标准。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存在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如果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讲解,会造成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也就无法提起钻研、实践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教师必须要通过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的理念背景,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促使会计专业的教学活动能够具备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应用型财会人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前言:中职院校属于应用型院校,其中开设的会计专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学好此学科,不仅能够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升,同样,还能够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日后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而想要实现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则必须要正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始终以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作为重心,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
一、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未能建立起高效课堂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在于教学手段的应用存在单一性,在以往开展教学活动之时,灌输式、填鸭式、说教式教学手段占据过大的比重,只是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有片面的重视,整体的教学氛围呈现出死板的状态,毫无轻松、愉悦、生机可言,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会计相关知识的自主性、积极性,无法热爱会计专业。
(二)教学理念过于传统
        目前,绝大多数的教师存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理念问题,导致在教学活动期间,存在思想落后的现象,对建设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课堂产生一定的制约[1]。传统的教学思想,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作为教学的核心,属于一种固化教育,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忽略,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性作用。
二、基于中职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的会计专业教学策略
(一)合理设置实践性问题
        在开展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应该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通过实践性问题的巧妙设置,从而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边思考、边操作。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延伸教材以外的知识点,确保学生的学习不会只是限制于教材之中,通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层层递进的方法,从而向学生讲解实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性的问题,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所有者收益+负债=资产”、“收入-费用=利润”知识期间,可以先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要求其对在企业中存在哪些资产?负债类、资产类科目进行核算期间,与哪些科目有所涉及?这些问题做出思考与实践,并且将实践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出标记。随后,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一一进行答疑。

另外,教师还应该将点、面有效结合,对学习的重点进行突出,如在资产类、负债类科目进行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同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一些小科目有所涉及。同时,在讲解记账方法期间,教师还应该为学生保留实践复式记账法的时间,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激发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实践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促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参与财会工作的自豪感、使命感,是对应用型财会人才进行培养的主要方法。会计专业不仅存在极高的理论性,同样,其实践性、操作性也非常高[2]。由此可见,教师必须要对此特征做出合理、充分的应用,实现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的有效融合,确保学生能够利用所学习的理论基础,动手去处理实际的问题。
        例如:在开展《会计凭证》一课的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在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以后,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分发借款单、支票、空白发票等票据,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填写。在填写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字、文字等要素的书写方式。通过此,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到财会工作,将其成就感、自豪感激发,并将其视为学习会计课程的动力,树立起更浓厚的学习自信心。通常的情况下,中职学生只有切身感受、切身经历,才可以激发学习、钻研的欲望,更愿意利用所学习的会计基础知识,去动手实践、动手操作,在强化其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达成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的目标。
        (三)运用网络平台技术
        当前,时代正在不断进步,同样,也在大力研发与全面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在课余的学习期间,利用网络平台,从而搜寻自身所需要的学习素材、资料,促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内,依然可以提高自己、培养自己。
        依然以《会计凭证》一课为例,在教学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前的时间,通过网络平台的应用,从而更多的采集同会计凭证有关的图片、信息,并且要求学生观察凭证中存在的主要内容,将自身无法理解的部分做好标记,同时,利用课堂授课的时间,向教师提出疑问。学生在对会计凭证中所包括的内容事先做出观察以后,再去聆听教师的讲述、传授,能够简化学习的过程。除此以外,教师还可能利用己教学平台,为学生创立一个校园网平台,将与会计专业相关的知识点、案例、教学内容、难点、重点等素材上传至平台,确保学生能够利用课后的时间去反复练习,并且通过平台展开实践操作,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会计知识,实现应用型财会人才的良好培养。
            综上所述,通过在中职会计专业中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不仅能够为改善教师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有利的帮助,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协助其更快、更好的适应日后的工作岗位。由此可见,教师必须要深入分析并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始终以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引导学生自主钻研、自主实践,进而推动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长远、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齐.应用型人才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探索[J].商讯,2019(28):78-78.
[2]郝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02):144-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