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恩鹏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民族初中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在教学中,体育活动也深受重视。在初中体育发展中,体育深受学生的普遍喜欢,很多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都有着超高的热情,但是体育安全问题也是无法忽视的问题,由于体育是一项以运动为主的科目,在体育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安全事故。本文就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初中;体育;安全;措施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校、家长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是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整体下降明显,这要求我们要加强学生的体育教育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学生家长对仅有的一个孩子的安全问题的重视甚于对其学业的重视,对学校的体育设计和体育教学手段的要求达到了异常苛刻的程度。对此,搞好安全问题以在学生成长需要和社会、家长安全关切间实现平衡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第一要务、本文就初中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现状进行深人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
(一)场地、器材因素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虽然给义务教育各个学科提供了发展的契机,而且也取得了比较喜人的成果,但是我国基础中学的体育教学状况仍然不够乐观,大部分学校很难将教育经费投入到运动场地的建设中,而且很多运动器材缺乏维护。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因为运动场地不完善和器材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如果足球场的地面不平整,学生在踢球时很可能会扭伤脚踝。再如学生打篮球时难免会有一些扣篮等冲击力较强的动作,如果篮球架不经常进行维护、不够稳固,很有可能会倒塌而砸伤学生。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引起的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学校在建设运动场地、采购运动器材时不够严谨,没有意识到场地和器材的重要性,导致一些劣质产品和劣质工程流入学校;另一方面学校或体育教师没有按器材、场地使用说明、使用率、使用时间等情况对场地、器材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存在安全隐患,从而导致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运动损伤。
(二)学生缺乏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进行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参见体育项目比赛不可缺少的环节,据有关调查表明,准备活动、热身活动不充分,或者是准备活动不正确会引起运动损伤,而且是损伤产生的首要原因。在体育活动中,合理科学地进行准备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有效避免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损伤,而且能够促使学生的各个关节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能促进他们快速有效地掌握运动技巧和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但是在实际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不少学生认识不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在热身阶段耍小聪明、偷工减料,导致他们在体育锻炼中出现抽筋、肌肉僵硬、身体缺乏协调性等状况,进而引起运动损伤。因而,在体育训练中,准备活动是不可缺少的。而准备活动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如跑的专门性练习、游戏、球类活动等等。当然,准备活动的量应该适宜,不可过大,这样会对之后的训练效果造成影响。
(三)部分体育教师缺乏责任心
虽然体育课的上课形式比较自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需要备课,通过调查了解到一部分体育教师课前没有进行认真的、仔细的准备工作,没有考虑到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身体状态、运动能力,对于一些有安全隐患的运动没有采取有效的避免措施。比如有的体育教师面对教学的场地不平整,下雨后地面较滑,运动器材的摆放和布局不合理等情况依然盲目进行体育教学,这样的环境很容易使学生受到伤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有一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玩,因此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对于一些学生违反操作规则的现象也不及时制止,没有把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心上,这就非常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上都是体育教师缺乏责任心的表现,这样的教师所教授的体育课效果可想而知。
二、初中体育课堂安全隐患排查措施
(一)加强体育教师自身专业能力
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强弱对体育课堂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在体育课堂发生事故时体育教师往往是第一责任人,在第一时间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生理结构构造特点对简单伤情能够有效控制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这必然要求体育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如运动解剖学、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等;同时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降低初中生体育课堂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2)坚持“学生为本”的体育课堂理念,以学生的健康和成才为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各年龄段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保证每一位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得到提高。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针对部分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改变过去“放羊式”的体育课堂,使学生高高兴兴来到体育课堂,健健康康回到班级。
(二)推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就是人人重安全、人人懂安全的一种文化环境,属于学校的软件设施。如果一个校园的安全文化比较浓厚,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间受到影响,就会对危险活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遇到潜在危险的活动就会主动避让。如在投掷标枪时,教师要求学生看见扇形区域里出现任何活物,就立即停止投掷。学生不要产生任何侥幸心理,感觉离得远不会投掷到,但不安全意外事件往往就在此时发生。建设安全文化就要在时时处处都要注意安全,不能老师给学生讲的时候注意安全,到自己活动时就不注意了,这要求体育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安全运动的榜样。只有老师主动遵守各种安全行为,以自身做榜样,学生才会主动遵守各种规章,远离不安全事件,校园安全文化、体育教学安全文化才会逐渐形成,进而提升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管理水平。
(三)完善体育设备
完善体育教学设备和体育运动设备,保证其安全状态,是保障体育安全教学的硬件支持。所以要求学校或各监管机构应加大对运动设施的定期检查与保养,对那些处于不正常状态或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设施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以消除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学校或相关单位加大对运动设施的财政投入,保证运动器材安全,使孩子们身心愉悦地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性格,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预期目标。总之,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设施和体育活动设备的安全质量,教师才能放心上课,学生才能安心锻炼,进而不断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安全水平。
(四)科学严密组织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教师在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对于那些难以掌握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伤害的技术动作要了然于胸并提前做好防护预案。教学和训练中要先易后难、合理逐步递进,每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安排确保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在各项体育项目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分组教学、分组练习的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比如在追逐跑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学生发生碰撞、绊倒等事故,在体操的教学过程中药严格控制学生前后左右的距离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分伸展的空间,特别是在一些器械体操的教学中尤其要注意避免器械与器械、器械与人发生碰撞造成伤害事故,在役掷教学时应当采取单向役掷或放射形同时向外投掷的组织方式以避免器械对人造成伤害,做柔韧度的练习时要求学生的动作的幅度、速度和力度都要循序渐进避免因用力过猛造成肌肉和韧带受伤等等。
三、结 语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祖国千千万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开展学校体育事关党和国家的千年大计,能够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课程项目的特殊性体育课堂安全事故时常发生,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弱化学校体育的作用与功能,只要我们系统充分地考虑到各种安全隐患,并具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学校体育定会大放光彩、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选项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张新华.新课程学习(中).2014(01)
[2]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力培养的探讨[J].怀伟业.新智慧.2020(21)
[3]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J].王国江.科幻画报.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