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凌春燕
[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是中华特色代表
        凌春燕
        广州市从化区教育局城东教育指导中心  510900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是中华特色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多数都是通过美术的载体进行传递与展现。近些年,文化多元性以及新兴事物的繁多冲击,使民族的、传统的文化传承意识淡薄了许多。本文基于这种现象探讨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融入重要作用,简要分析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传统美术文化属于艺术的范畴,它的产生是源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近年来,我国极为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尤其是课改后的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对于传统文化的吸收。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分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正是基于这种观念,我们的美术教材中也逐渐将传统文化和新课程进行一定的结合,在力求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美术专业人才。学校是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阵地,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传授引领者。美术课堂不再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更是需要将传统美术文化融入其中,感受我们大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一、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的重要作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历史内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美术教学活动和美术作品都属于视觉范畴的艺术,这种直观性艺术能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重要作用,因为人类对于外界所获得的感知和信息主要源自于视觉活动,美术教学和美术作品作为视觉化的艺术能够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视觉享受过程当中,将抽象化的传统文化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美术涉及到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融入美术课堂,让传统文化在新的一代中得到继承和创新。在美术学科中,水墨画、剪纸、年画、民间彩扎、拓印、编织、泥塑、青花瓷等等传统艺术对学生有着很大的文化冲击力,这些民间艺术传承具有学科性质的文化遗产,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强大支柱。
        传承作为一个过程,是一个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的重要途径,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代表创新性的磨灭,而是创新能力的挖掘。在新课改下,传统的文化被融入到了教学过程中,并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美术教学活动和美术作品都属于视觉范畴的艺术,这种直观性艺术能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重要作用,因为人类对于外界所获得的感知和信息主要源自于视觉活动,美术教学和美术作品作为视觉化的艺术能够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视觉享受过程当中。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探讨学习将传统文化巧妙的融入到美术创作中。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挖掘教材,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其中
        我们美术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其中能够融合传统文化的内容,用心设计传统文化美育教学。比如藤编、草编、刺绣、剪纸等都是我们广东传统的手工艺品,心灵手巧的编织者创造出形象万千的艺术作品,那赋予自然质朴的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将其渗透到我们的美术教育中,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新的发展。

比如名扬海外的青花瓷,素胚塑成,干燥的素胚上描上纹饰图案,再罩上一层透明釉,高温烧成,青花色泽生辉溢彩,韵味幽青飘逸;又如淳朴的童年剪纸、精美的粤菜艺术、精巧的编织、充满岭南风情的民居建筑……教师灵活采用身边的资源,将传统文化渗入到课堂中,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孩子们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欣赏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精神,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学习传统美术的兴趣。
2、开发乡土特色美术校本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
        作为美术教师,多为学生创造美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美术知识,还能够切实得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学校周围带领学生对我们身边的风俗民情进行观摩探讨,参观学习老房子的砖雕、古村落祠堂的建筑特点,观察、学习老艺人们的手工艺等等。此外,老师根据本土特色开发的乡土美术校本课程,慢慢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教学中,既能把传统的优秀的美术技能与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制作的快乐与艺术带来的愉悦满足感,并从中能够充分领略到传统美术带来的无限艺术魅力。区、镇、校各级组织各种作品展览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相互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得到相互交流和讨论,既发展了学校的美术特色教学,又可将传统工艺背后蕴涵的传统文化讲解给学生听,并在传统的题材上突出了家乡风貌,把淳朴生动的风土人情通运用熟悉的艺术表现通过美术呈现得淋漓尽致。
3、创新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渗入其中
        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传授,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从而使学生达到学中有乐,乐中有学自觉地接受美术知识,发挥自主能动性。我们在课堂中结合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引导欣赏学生节日的窗花、春联、年画等传统艺术作品中,感知传统艺术的美好寓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例如节日的窗花,教师通过生肖、鱼虫花鸟、吉祥纹样等等融入到窗花剪纸作品中,引导学生感受了解中国传统剪纸图案纹样以及吉祥的寓意。又比如感知春联文化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春联的来历,对联的字词对仗、美好的祝福语、遒劲有力的书法。这样的传统文化教学融入,有助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3、实现传统文化和美术教育的完美融合
        以美育人,以美传承。美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浓缩,美育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将传统文化渗入到美术教学中能够更加轻松的实现教学目标。美术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播手段,我相信,在我们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承,让富有艺术价值的文物、各种文化遗产、老艺人们的绝活等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和美术教育结合相融,继续在美术教育中弘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黄湘寒.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
[2]吴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140-140.
[3]王崇.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的融合[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6).
[4]王文中,王明聪.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4(7):108-108.
[5]马宏艳.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6]靳长安,宋亚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少儿美术教育领域传承和发展实践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美术,2014(6):2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