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顾秋竹
[导读] 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顾秋竹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体育锻炼,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为例,对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教学对策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作为促进学生身心愉悦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初中教育阶段担任着重要责任。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积极作用。因此,对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从以下几点粗浅地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希望能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可参考建议,促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只有真正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实践表明,轻松有趣的情境创设可起到对学生兴趣激发的良好作用。对此,教师即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改善传统单一、沉闷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游戏中,从而为课堂教学有效性地提升奠定基础。
        例如,在“立定跳远”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对这一体育技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上我就设计了“蛙跳接力赛”的游戏活动,其游戏规则是这样设定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每个小组8个人(4男4女),以接力的形式进行蛙跳,当最后一个人跳完之后,比较哪个小组的距离最远即为获胜。这样的游戏活动可快速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立定跳远的技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如,在锻炼学生奔跑能力时,我也创设了“大鱼捕小鱼”的游戏,首先在操场上用标志物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然后找8个同学扮演捕鱼者—“大鱼”角色,剩余的人扮演小鱼,这时捕鱼者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渔网”去捕鱼,小鱼要快速奔跑才不会被捕到,否则被捕到就要不能继续游戏。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学生的跑步潜能可得到充分挖掘,教师在旁给予科学指导,可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
        二、合理使用器材,完善教学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能否合理运用体育器材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将体育器材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甚至有些器材常年闲置起来,这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有效性地提升。对此,为了改善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明确器材的教育目的,在实际教学中合理使用体育器材,利用其完善教学手段和过程,促进学生进行科学锻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比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热身环节,大多教师往往是让学生进行操场慢跑,或者简单的体操运动热身等,枯燥的手段很难为体育课堂注入活力,更别提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了,为此,我对热身环节进行了优化设计,将篮球、足球和羽毛球、跳绳等器材引用进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器材进行简单的热身,我在旁对学生的自由活动进行巡视和指导,避免学生因为错误或者剧烈的操作引起身体不适。这样一来,合理地使用体育器材不仅完善了体育热身方式,而且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为学生后续更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提供了良好保障。


        三、实施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开展主要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标。因此,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教学,以让体育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让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为了掌握班级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水平和实践能力等情况,我建立了学生体育项目档案,经常记录学生长跑、短跑、跳远、投篮和排球等体育项目的数据,科学比较学生的爆发力、灵活度和表现力等,并为课堂教学制定合理的规划,根据学生的相关数据表现将学生进行分层,如将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灵活度好的学生分为A组,将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灵活度一般的学生分为B组,将运动能力、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分为C组;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规划体育项目强度,以促进每个层次学生的体育水平都能得到提升。如在教学有氧健身操时,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法,并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推出一个小组长,配合教师完成任务。如A组学生各方面能力较强,就采取启发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自主学习,这样既能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对于B组的学生,他们接收能力相对较好,于是我就以动作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模仿学习,并与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练习;对于C层次的学生,由于他们综合能力较弱,对此我就采取“慢节奏”的教学方法,在进行示范教学的基础上,给予一对一的指导,帮助他们完成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创新发展平台的同时,促进了所有学生获得了相应的进步。
        四、借助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多媒体技术正以一种锐不可当的势头进入学校,并成为一种高效的手段得到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多样,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欲望,又能弥补多种因素导致课外教学不能正常开展的不足,借助媒体视频可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体育领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理论知识,为其更好的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比如,由于下雨天气不能在户外进行体育运动,加上学校室内体育场地的限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教室内上课,这时如果教师只是给学生讲解体育理论知识恐怕很难使学生投入进来,所以,教师即可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给学生播放体育相关视频。如大多数学生喜欢排球运动,我就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郎平比赛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排球比赛那种激烈的氛围,并结合视频内容给学生讲解一些排球的技巧和动作,让学生在欣赏视频的同时学习排球技巧,同时告诫学生在体育训练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努力克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为再去户外运动奠定坚实基础。或者给学生播放篮球比赛视频,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或者用慢放的功能对其中的动作进行详细演示,让学生根据视频更好地学习篮球技术,从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要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积极探索符合初中体育教学实情和学生特点的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率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潘多.对新课改下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41):182.
[2]高国峰.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81):125-126.
[3]张玉洁.优化策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J].名师在线,2020(23):91-92.
[4]袁睿.合作学习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22):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