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平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拾回桥镇拾回桥小学 448270
摘要:近十多年来,城市化不断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也导致了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在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育人作用,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也能帮助农村小学生解决很多心理问题,获得精神慰藉,并为其今后三观与人格的健康塑造打好基础。文章分析了农村小学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从小学语文教学视角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育人目标之一,对以留守儿童占大部分的农村小学生而言,能有效地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其解决或缓解发展过程中遇见的心理问题。小学语文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因此就要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法,发挥课程综合育人作用,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提供助力。
一、农村小学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农村小学生本就由于年龄较小,思想不成熟。再加上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存在一定的情感缺失,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并且农村小学生生活环境与接受到的教育资源相比城镇而言都较为封闭与缺乏,再加上当地长久形成的社会共识对学生的影响,更容易让其思想封闭,对于事物与人际关系缺乏正确认知,容易导致更多的心理问题出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会学生以辩证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情绪、与他人的相处,能够让其学会理性地处理不良情绪与心理问题,提高对于新事物的辨别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对高年级学生正确三观的引导与健全人格的塑造。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在教学中传递爱与温暖
教师作为与小学生朝夕相处最贴近的成年人、引导者,要重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多向学生传递爱与温暖,结合他们熟悉的课文,通过其中人物性格、故事情节来对其进行渗透与引导。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就是通过主角回忆在祖父园子中的各种美好景物以及自己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的景象,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与对亲人的回忆。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我”将狗尾巴草当做谷穗,祖父耐心和蔼地教我辨认谷穗与狗尾巴草区别的情节,请学生默读体会祖孙两之间的浓浓温情,还可结合自己与爷爷奶奶的生活经历实现情感的迁移与共情。如此能够营造一个温暖的氛围,让学生受到对长辈的爱戴与亲近情感的强化。此外,教师还可考虑到大多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的现状,引导学生将本篇文章与五年级上册的《“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进行比较学习,仔细体味父母与爷爷奶奶对孩子爱的不同表现形式。
然后引发学生对远在异地父母工作的辛苦、自己思念父母情感的话题讨论,正确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与爷爷奶奶的爱,增进对父母的理解。
(二)培养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比城镇学生而言,农村小学生由于城乡差距的影响,不少学生在内心都存在一定的不自信,而这对其今后的健康发展不利。因此教师就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意地引导其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例如在小学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活动“演讲”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借助设备播放电影《开国大典》、《国王的演讲》,让学生了解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之外,伟人、国外的国王是如何进行演讲的。请学生总结自己的观影体验,尤其是对于演讲方式的把握。而后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对影片中的主角演讲进行模仿,并重点进行演讲技巧训练,包括外表的神态、肢体语言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学生内在的精气神体现。通过模仿、演技巧展示、演讲比赛实践来让其有一个自由表达、自信表达的舞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与热爱生活、乐观面对问题的态度。
(三)发展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除了父母最能够也最频繁与农村小学生进行日常互动,能够较为理解小学生心声的成年人。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能促进学生更加勇敢地展示自我,更加勇敢地去探索与求知。同样,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来说,教师的关爱是支持他们积极学习、热爱生活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意地利用语文人文性特点来发展与学生之间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安全感,为其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为其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例如在六年级“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如《童年》、《小兵张嘎》中,了解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并不是“不幸”。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童年分享会”的形式,先分享教师自身的童年趣事与精力,引发学生的共鸣,拉近彼此距离。并且还可在学生主动分享自身的经历与困惑后,教师以一个倾听者、建议者的身份为学生解答疑惑,让其以更加充满希望的心情去迎接美好的明天,并在更加明确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积极学习、热爱生活。
结语
农村小学生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情感脆弱、父母关爱缺失等问题。教师要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魅力,从教学中向其传递爱与温暖,引导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人生,发展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让其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树立其正确的三观与健全的人格,更稳健、长远地迈入充满希望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杜淑燕.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3):20-21.
[2]张咏.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1):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