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
威宁梁才学校,贵州 毕节 553100
摘要: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即进行深度对话,让心灵在碰撞中受到洗礼和感染,让生命在阅读中成长。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以及单一的一问一答式,这样不能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严重阻碍了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那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打造阅读情境,点燃学生阅读热情;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情感丰富朗读文章,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三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创作思维的重要阶段。为此,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点燃其阅读热情,引导其领悟阅读方法,促进他们进行深层次阅读,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基于多年实际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以供各位教师参考。
一、打造阅读情境,点燃学生阅读热情
我们知道,小学生喜爱新鲜事物,往往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愿望,鉴于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可以投学生所好,以其关注点为突破口,并结合阅读学习知识,为学生营造浓郁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走进文本之中,充分点燃学生阅读学习的热情,去感悟文中字里行间孕育的生活哲理及情感,从而深化文章的理解与印象,增强阅读学习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笔者试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物产丰富,以及体会其美丽景物,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为此,笔者利用现代多媒体PPT为学生放映了相关小兴安岭的影像,从而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小兴安岭天地之中,能够直观感受这一地域的独具一格的风景。同时,笔者向学生抛出问题:“请大家详细说一说小兴安岭春天景致如何?美不美,有哪些特色呢?”从而以问导学,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文章来探究问题答案。此外,为了让情景更好地交融在起来,笔者还为学生播放了优雅的轻音乐,以此释放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深化他们对文章的认识,从而促进其阅读理解水平。
二、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与小学低年段阅读相比,中段阅读学习更多的是对课文掌握文中的主要内容,并体悟作者传递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框架、段落层次等内容结构有较好的把握。在众多教学法当中,思维导图可以化解繁杂,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梳理文章脉络,从而有效学习课文的内容,从而降低阅读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最常见的构建篇章方式为总分式、点面式、并列式、承接式、因果式等。
故而,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课文情况,应用相适宜的思维导图构建方法,如总分式、点面式结构可用括号图、树枝图等思维导图,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章各部分间的关系;而并列式结构可采用圆圈图、气泡图,表现各层之间的平等关系;承接式结构可以采用阶梯图,体现课文内容承上启下关系,以及因果式结构采用鱼骨图,表现原因和结果之间的推进。
例如:以“秋天的雨”一课为例,笔者向学生抛出启发问题,如“文中从哪几个角度来写秋天的雨?”以此为思考的核心点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阅读探究。首先,立足于秋雨这一线索,拓展了“颜色、气味、金色喇叭”等第二层分支结构。然后,以第二层的“颜色”为例,又延展了“秋天的颜色?这些颜色分给了谁?以及引发的联想?”来构成第三层导图结构。在该基础上,笔者鼓励学生独立来完成导图的绘制和构建。学生经过一番探讨,拓展出“味道”“金色喇叭”两个分支思维导图。通过该方法,使繁杂的文章内容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分解文本结构特点,并能使他们快速认识到从全文到每个自然段都采用了“总分结构”手法叙述的,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情感丰富朗读文章,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不同题裁的课文写作手法不尽相同,其蕴含的思想情感也迥然不同,给予读者不同的阅读情感体验,既体现了不同的对象特征,也反映不同的生活情景。对于进行阅读理解能力训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如引导学生饱含热情,以丰富情感地投入到朗诵课文中,通过一遍一遍的深情朗读,从而能够不断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情节,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此外,对于课文的感悟,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从多视角、以不同层面去体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情感,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固有标准答案,以便丰富学生的情感,强化他们的理解思考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以“去年的树”一课为例,笔者让学生可自由选择文中事物,如树、小鸟、油灯、树木、大门等,以不同的角度形象,来分饰朗读课文中的展现的具体情节,以此深入体验小鸟与树木间的深厚友谊,从而更好地感受课文传递关于珍惜友情的深层涵义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学会富有情感地朗读课文,以真切地感受时光的飞逝。同时,笔者还通过阅读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认识到树木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而培养节俭的良好习惯。
总而言之,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模块之一,有效阅读不但能增强学生的阅读语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此,教师应将阅读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未来的更好地发展,提升阅读教学的成效。本文对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路径进行分析,希冀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参考文献:
[1]邢爱. 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0(12)
[2]陈文峰. 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