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体育兴趣化视角下课堂实效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陈武
[导读] 小学是孩子们正式走入学校的一个场所,素质教育的推动要求学校全方面的发展学生。
        陈武
        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是孩子们正式走入学校的一个场所,素质教育的推动要求学校全方面的发展学生。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喜欢体育这一学科,才能踊跃参与课堂,最终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索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从兴趣化这一视角构建和实施有效的课堂,由此不断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化;课堂时效
        引言:
兴趣教学是一种旨在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内在需要,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强烈动机,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执着进取的体育精神,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导致体育锻炼内容单一、形式僵化,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参与。有鉴于此,教师应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兴趣教学模式,探索体育教学实践。
        一、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小学生本身就活泼好动,对户外体育有很高的热情。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丰富有趣的体育项目,丰富体育锻炼内容,鼓励学生将专业实践与兴趣实践相结合。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多种基本技能,教师结合训练重点,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运动项目,包括柔韧操、举重、弯腰等,手臂横、横、上方向的伸展和摆动,各种形式的盘旋运动,腿的弯曲、伸展、按压、踢腿、摆动、缠绕和垂直、水平运动等。有各种弯曲、伸展和盘旋运动;协调运动,包括各种徒手操、行军操、各种技能操;敏感性操包括站高抬腿跑、60米左右加速跑、30-40米起跑、30米、60米等各种快速反应运动项目。这些职业体育通常是在游戏情境中进行的,这使得学生在职业训练中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田径运动能力。
        二、创设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一节好课首先就需要老师进行情境创设、营造氛围等课前准备,这些准备做的好的话能从心理上甚至是情感上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协调能力,让学生用更多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基于兴趣化教学的潮流,小学体育老师也应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但在该模式下,老师首先要善于观察外界环境,从环境中入手寻找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性的材料。


举个例子当老师在前滚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求运动委员组织队伍,核对人数,汇报出勤情况,喊口号,调动学生情绪,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运动训练;然后,教师设计热身环节,要求学生在垫子上进行徒手练习,确保节拍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准备活动完成;其次,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和合作指导,并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完成专业指导,要求学生在互助的氛围中分组合作完成前滚;最后,教师设计障碍接力活动,要求学生分组完成起步-前滚-跳绳-绕绳标记物等体育活动,从而有效地衔接完成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督促学生在完成体育任务的情境下,提高体育效果[1]。
        三、采用游戏教学法,提高课堂活力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在兴趣教学模式下,体育游戏无疑是吸引学生体育兴趣、提高学生体育效果的最重要形式。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游戏与体育的融合,运用游戏的形式丰富体育教学过程,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例如,在“30米快跑”训练中,教师在讲解了动作要点后,设计了障碍赛跑的游戏环节,即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游戏方法和规则,形成四个纵队;穿过前面的障碍物;穿过前面的障碍物;通过前面的障碍物;为了保证游戏过程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教师应在游戏过程中演示障碍物赛跑的方法,观察和判断每组学生的传球方法是否有效[2]。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有效巩固30米快跑的技术要领,而且能形成认真竞争、刻苦拼搏、敢于竞争的体育精神,提高体育运动质量。
        四、重视教学评价,不断巩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在小学体育中,由于身体素质的差异,学生的运动成绩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把愿意锻炼和参与挑战的种子埋在学生的心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运动素质,同时也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基于此,在兴趣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比如,当学生完成某一动作时,教师要多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肯定中找到自信;注意评价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期望,注重学生的横向比较,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欣赏和动机上形成自尊和自信,增强体育欲望,培养体育锻炼兴趣[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铭记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围绕学生的兴趣来搭建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运动细胞,在不断改变和创新体育教学形式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传播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度过一节课,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爱上体育,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一个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项琪. 基于小学体育兴趣化视角下课堂实效的探索[J]. 体育教学, 2019, 39(7):62-63.
[2]杨清风. 探寻小学体育兴趣化有效教学的途径[J]. 体育教学, 2019, 39(10):56-57.
[3]刘莲华. 浅谈小学体育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现状与实践策略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3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