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书法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于新夏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对素质教育也有了新的认识,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势复兴
        于新夏
        山东省烟台开发区金城小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6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对素质教育也有了新的认识,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势复兴,书法教学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肯定。然而,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学校软、硬件配置等方面的影响,很多书法教师在书法教学中仍然以理论式的说教为主。如此一来,天生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不仅会在书法课堂教学中感到枯燥、乏味,甚至还会因为枯燥的理论讲解逐渐走向教师的对立面。同时,还有一部分教师重视书写技巧的传授,忽略了书法课程中所蕴含的道德教育力量,无法将书法的文化影响力最大限度挖掘出来。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育;德育渗透策略
        引言
        书法教育是小学文化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书法教育的过程中,应借助书写训练来传递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书法学习的热情,进而渗透德育功能,让小学生能够“一笔一画绘文德,点点浓墨洒余香”。
        1原则
        1.1趣味性原则
        让学习充满趣味性,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适当配上插图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小故事背后的道理。如《米芾学字》《钟繇练字》《退笔冢与铁门槛》这几个故事都很有趣味性,讲的时候要声情并茂,将学生带入到故事中。明白秀才让米芾花高价买纸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引导米芾懂得学字不是只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还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写字如此,做人也是如此,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要想当然去做。懂得钟繇用手指写破被面是他刻苦练习书法的表现,也是他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家的原因所在。知道僧人智永正是因为有了“退笔冢”才会让人踏破“铁门槛”,做任何事情想要达到高峰,没有捷径可走,也无秘诀可言,勤学苦练是唯一途径。
        1.2适时性原则
        书法故事要根据书法教学预设要达到的目标适时加入,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书法故事插入的时机很重要,在学生练字有所懈怠时,适时插入这些故事会带给学生继续练习书法的信心。如《王献之擦壁易书》的故事告诉大家公认的书法天才王献之也是不可以盲目自信的,要更加刻苦地练字才能得到父亲王羲之的认可。《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让学生们知道了张芝的一手好字是洗黑了一池水才练就的。这些故事的适时插入让学生们相信,只要坚持一定能写好字,不仅书法如此,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坚持就一定会创造奇迹。
        1.3多样性原则
        书法故事不一定非要老师或学生讲,也可采用视频动画故事或纪录片的形式出现。例如,在介绍关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等相关知识时,笔者找了一套关于“中国文房四宝”的纪录片配合介绍,纪录片更直观地展现出文房四宝的发明、发展、演变和传承历程,让学生在练习书法的同时,了解与书法相关的书法用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产生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
        1.4童化性原则
        书法故事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来设计,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讲述,童化书法故事。有些书法故事已经演变成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如“一波三折”“入木三分”等。但中低年级的孩子们可能对这些成语还不是很了解,所以先不要给他们讲解这些成语的引申含义和用法,而是从来源讲起。当学生们知道了这些成语都源于书法家刻苦练习书法的故事之后,再举例说明现在都在什么时候用这些成语。这些成语都具有积极含义,学生了解后可以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坚持做一件事的力量是巨大的,坚持是获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2小学书法教育德育功能的挖掘
        2.1关注书法家,引发学习品质教育。
        对小学生书法教育德育功能的挖掘要关注书法家,让学生对历代书法家产生敬慕之情,继而引发良好的学习品质教育。我国古代有很多书法家,如:颜真卿、王羲之、柳公权,他们练习书法的故事都可以引入课堂教学。其实,从书法家的思想方面进行书法德育教育,古已有之,宋儒学派一直强调书法教学有着“载道”的功能,这里所说的“载道”就是利用书法练习来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另外,中国书法的历史也容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爱国情怀。例如,中国的大篆、小篆、隶书、楷书都有着不同的历史,这些历史就是文化传承的历史,学习书法历史会对爱国教育有利,而学生形成了爱国思想,自然也就拥有了不断前进的学习动力。
        2.2书法美感欣赏,引发美育教育。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书法具有审美性,教学中应“适度融入书法审美”的教育。所以小学生书法教育德育功能的挖掘,可通过开展书法美感欣赏,引发美育教育。书法欣赏的关键点就是对“书体”的欣赏,简单来讲就是欣赏书法的形态,从形态之中感受美。例如,小学生所接触到的书法形态,主要就是楷书和行书,其中楷书“详而静”,行书“简而动”。这些美都能够在书法形态之中让学生自然体会到。另外,书法家的风格也各有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来引导美育教育。例如,欧阳询的方峻、虞世南的平和、褚遂良的妩媚等。总之,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表现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陶冶情操,促进人格的完善。
        2.3重现书法习惯,引发心正教育。
        小学生书法教育德育功能的挖掘要重视书法的良好习惯教育,从而引出笔正、心正的德育教育内容。小学书法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学会坚持,坚持练字,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明白“提笔即是练字”,那么学生就会将良好的书写表达习惯、优势化的学习习惯铭记于心。其次,书写需要静心,书法教学一直强调“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在这样的思想教育之下,学生能够澄净内心,安安静静地完成书写活动,保证书写工整,有书法美感,同时也召唤出了学生的专注力,培养学生专注地去面对一切事物。另外,书写也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在核心素养教育观的引领下,书法习惯的养成能够让学生明确“美好的书写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从书写的角度引发学生对于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期待,也就自然会引发小学生在其他学科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决心和信心。
        3书法中德育的渗透
        书法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在作品的分析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也是需要的。在一个作品的学习中,除了进行作品写法分析、技巧讲解、作品临摹,也需要对作品本身的文字意义进行讲解,和作品的风格特点联系起来,相互映衬,更深刻地讲解作品的情感,把作者想要表达的全部情感都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之后再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教育,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在书法教学中就可以进行很好的品德和素质教育。在书法教育之前进行书法历史的讲解,提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的伟大以及其精髓之处,以汉字为荣,感受汉字的伟大,配合书法,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喜爱之情。书法大家的励志刻苦事迹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介绍,熏陶他们的励志情感,让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强大的精神。在写字过程教学中,以小见大,从书法的小原则中感受到做人的大道理,生活中相互谦让,就映衬了书法作品中字的排位方法,学会合理并且美观的安排字体,不乱作一团,相互配合,完成一个字的合理分配,就具备了一个团体的和谐融洽。书法教学让学生有一个浓厚的书法氛围,在熏陶下,自然而然的有奉献社会的美丽精神。
        结语
        书法教学是文化素质培养的一部分,既为美学打下基础,也巩固了文化学习的内容,在书法学习中进行德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历史,学习书法,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是非常好的民族归属感的培养方式,也能传播中国的文化精华。
        参考文献
        [1]李鹏.浅谈小学写字(书法)教学的特殊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20(23).
        [2]游明星.浅议写字教学中的习惯培养与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9(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