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
江西九江外国语学校 江西 九江 332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地推广中,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已成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英语作为重要的语言课程,是中考的重点考察对象,也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它在学生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授英语知识技能,还要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到英语课堂之中,在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塑造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行为品质。
关键词:初中英语;德育;教学
初中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同时他们具有着很强的可塑性,这一阶段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雏形时期,但由于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其思想不成熟,他们在认识上容易出现偏差,甚至走极端。为此,在这一关键期,加强德育显得十分重要,特别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成为他们人生道路的指明灯。鉴于此,本文深入研究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工作,并阐述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和看法,希冀对教育同仁有所帮助。
一、把爱国教育寄于英语课堂当中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曾提到“少年强,则国强”,为此,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小抓起。而英语教材中涉及不少这方面的优质素材,对中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故而,教师要钻研课本,发掘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教育素材,提炼出有价值的德育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自豪和认同感,引导他们要做一个有志向的少年,真挚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例如:“

?”一课教学为例,该课涉及到了我国的四大发明。在教学中,笔者在教学英语知识的同时,还鼓励学生了解我国的茶的文化,还有其他引以为豪的发明,促进他们提升文化素养,将学习英语和祖国建设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促进他们树立为中华崛起努力读书的抱负与社会责任心。又如:在学习方位单词“

”时,笔者融入了德育教育,在课上导入了一句话:“

”,(不管走到东西南北,家是最好去处),笔者将“”引申为祖国“大家庭”,还顺势拓展到了海外游子思念故土,盼望归来的思想情感等。
二、将生命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有利契机,从学生德育发展需要出发,采用合理方法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他们的人格素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例如:以“

?”一课为例,为了将德育更好与教学融合,笔者设计主题为“

”的交流分享会,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英语来描述动物样子、习性特征,在通过表达喜爱某动物的原因过程中,不但能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体会到动物的可爱之处,它们是我们身边的朋友,同人类生活在一个星球,我们应当善待它们,与其和谐共处,从而体悟到任何生命都值得尊重。
三、通过相关句型的应用,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尊重和关爱他人是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必备修养。若要想让别人尊重(爱)我们,我们首先要学会尊重(爱)他人。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自我意识较强,甚至有的学生以我为中心,无视他人,在尊重和关爱他人方面较为欠缺。故而,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应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通过重点句型的应用对学生进行日常规范教育,引导他们应用礼貌用语,使其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促进自身的道德修养的提升。
例如:在开展“

”等句型教学时,在英语教学的全过程,笔者引导学生懂得礼貌的问候方法,要求学生们见到师长或是同学,都能用英语课前课后主动礼貌问候;在得到他人帮忙后,表示:“

”;在别人感谢时,回应“

”,让学生通过简短的语言方式,表达真诚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及有效培养其人文情怀。此外,笔者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组内进行对话练习,通过该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些句型,还能强化他们的礼貌意识。与此同时,引导学生领悟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行为习惯及礼仪的差异),懂得什么是良好的礼貌习惯,如何才能成为品德兼优的学生。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课堂上,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才能在切实地贯彻现代素质教育,同时这也是中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教师要认真研读英语教材,深掘德育教育素材,丰富教学内容,还要从学生发展规律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效学习英语知识技能的同时,为他们营造身心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唐德牧.德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生英语,2017(26)
[2]罗元芬. 寓情于教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培养[J]. 英语教师, 2020, 第20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