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顾香
[导读] 语言作为一种的重要的交流工具,承载着人类的思维与情感,人类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顾 香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艺术幼儿园  213100

        摘要:语言作为一种的重要的交流工具,承载着人类的思维与情感,人类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学龄前儿童是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语言的接受能力强,因此对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当今社会不断的发展变化,儿童在口语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逐渐多样化。正视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方法是当前的首要工作。因此,本文按照学龄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对儿童各项活动的观察,运用观察法和调查法收集了相关资料,然后从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表达能力;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一、学龄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概述
   从出生到入学,每个阶段的儿童其语言特点发展变化都比较明显,不同的年龄阶段因为接触的事务和环境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语言发展特点。本文运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探究,研究周期为刚出生到6岁时候的语言发展特点,经过观察发现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服从于一定的发展规律,如下:刚出生时,仅仅会哭,哭声单一;2—3个月时,能发出个别语音;10个月时,能模仿大人的声音;12—18个月时,会说简单的单词,能听懂许多物体的名称,听懂简单的指令,经常重复自己所听到或已经会说的词语;2岁以前,会模仿环境中的声音。会说30—50个词语,能听懂较复杂的句子;会讲自己会说的词语进行组合;会尝试问问题;会回答问题或轮流对话;2.5—3岁时,简单句占52.8%,单词和单词句占61.4%,复合句占42.3%;3—4岁时,听话能力进步,可以认真听5分钟左右的故事,与人交谈时所使用的语法像大人,可以提出或回答问题,能正确使用代名词:你、我、他。会大量使用复杂句,描述出刚刚发生的事;4—5岁时,能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进行日常对话;能认识一些颜色,并说出颜色的名称;会从1数到十,发音正确,口齿清晰,说话不太会有重复、结巴的现象;能使用恰当的句子对应或回答问题;5—6岁时,有问题时能主动提问,能结合当时情境理解一些表能理解他人的讲话明因果关系、假设关系的相对复杂的句子。
        由此可以看出学龄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口语发展的一般情况,儿童口语还有很多的因素会对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
二、学龄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儿童个体独特性的影响
    儿童语言产生的生理基础就是发音器官、听觉系统和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其中发音器官包括:口腔、鼻腔、咽腔、声带、肺支气管、气管[1]。新生儿刚出生不会说话是因为发音器官还没有发育到可以说话的水平,但是能够发出声音。其次,牙、唇、舌等发音器官也影响着儿童的语音。
    掌握语音的前提是听觉系统的健康发展,它包括外部的听觉器官和听觉神经中枢[3]。可以说听觉是儿童掌握语音的前提,在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听觉器官是儿童接收和学习语言的重要工具。听觉系统发育不完善会影响儿童对语言的学习。
        有的儿童外向积极,有的儿童胆小怯懦,儿童之间的表现力也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儿童可以很形象的表现出自己想要的表现,但是有的儿童却不能够做到。
(二)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儿童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因此家庭对儿童口语能力的锻炼影响至关重要,家长对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儿童口语表达能力水平。


        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的儿童对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的语言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有的家长对儿童的这种表现会觉得十分厌烦,”,责备孩子“不听话”。有的家长甚至会强制性命令儿童“别多事” ,让儿童做一个话少、听话的“乖孩子”;有的家长则会不理会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对孩子的的这种行为作出回应,过分忽视儿童,让儿童缺乏存在感;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往往不需要说话,只要通过哭喊、指指点点,家长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致使儿童就没有开口说话的必要,从而错失了发展口语的机会。
(三)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数码产品也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它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还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生活。儿童可以在网络和多媒体等设备上通过影像、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获得更多新奇、有趣的知识内容,拓宽儿童的视野,丰富儿童的学习兴趣爱好,增加儿童之间的交流话题。
         三、学龄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抓住儿童口语发展关键期
        2-3岁的儿童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模仿,接受能力强,因此是孩子学习口语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身体各项机能也逐渐发育完善,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的机会也逐渐增多,生活经验不断增加,接收到的词汇也逐渐增多,通过对这些词汇的练习,儿童发音说话趋于标准,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有效地控制发音器官,运用语言表达自己。
(二)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成年人应该注重语言教学中的两种语言:表达性语言,也就是说的问题;接受性语言,即听的问题【3】。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利于增强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让儿童能够准确的接收信息。儿童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词语,在与成人的交流中学习成人的用词,感受成人语音语调抑扬顿挫的运用方式,学习到恰当的交流方式,深刻地感知情境理解语义,从而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实现与他人的有效沟通。
(三)早期阅读是培养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
        儿童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烈的兴趣,但对于已经接触过的内容也不会有腻烦的情绪。所以教师和家长在给儿童讲故事时可以反复的讲,遇到要让儿童掌握的字词应重点重复。相反,当儿童已经掌握的内容被再次提起时,儿童会出现满满的自信和兴奋。同样,家长和教师在给儿童讲故事时可以重复的多讲几遍,遇到儿童已经了解的内容鼓励儿童自己复述,推进儿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让儿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语言结构,多次的讲述,有助于丰富儿童的词汇量,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口语表达能力对一个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和教师应抓住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学龄前这个时期,通过一些灵活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中的万事万物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我们应顺应时代特征,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33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34
        [3]何丽平.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进行全面语言教育的研究[D].博硕论文库.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