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闪闪
河南省永城市第十三小学
摘要:小学教育中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中要注重从点滴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落实,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先分析当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接着提出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以此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策略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得以生存发展的资本,也是一个人在生长过程当中都能够享用的内容,不仅对于人的生存发展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还有可能对人民的命运进行改写。不仅仅是理性来进行支配,还要受到思维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制约,如果将行为习惯变成种相对稳定的习惯,必须通过知、情、意、行当四个的相互统一,从外划到内化真正的转变。小学生本身可塑性比较强,可以说是对行为习惯进行塑造的关键阶段,但是如果仅仅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形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为此,这就需要在小学阶段基于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开展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加强其针对性。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分析
(一)个人方面
小学生认知和行为水平会受到年龄等方面的限制,由于受到复杂社会现象的影响会表现出是非混淆,自制力不够强的现象,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感情用事,情绪化的现象比较明显,不容易融入集体,特别爱模仿一些消极的事物,从而会导致偏差行为的出现。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比较脆弱,会产生自卑感。面对别人的指责和歧视会留下阴影,缺乏个性。学习动机不强,往往会将学习作为一种负担,认为学不学习都无所谓,抱负水平相对比较低,想象贫乏,也容易选择放弃。
(二)家庭方面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往往会受到家庭方面的影响,由于一些家庭对于孩子相对比较溺爱,少于管教,很少能够对孩子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而有的家庭则是缺乏对于孩子的关爱,甚至会让孩子养成冷漠或者是仇恨的性格,旷课,偷窃现象频繁发生。还有一些学生学习环境相对缺失,并没有独立的学习场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不能让学生养成自觉的行为行为习惯,监管方式也有失偏颇,缺乏耐心,对学生经常打骂,容易让孩子形成暴力倾向。还有一些家长对于孩子过于包庇,甚至是利己损人。
(三)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对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有失偏颇,一些学校教学工作掌握的比较扎实。但是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仅仅是抓一抓,并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长效机制。在教育教学中过于追求升学率,只是嘴上讲素质教育,但是在行动当中依然是使用应试教育的理念,将升学率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从而导致素质教育成为形式化。教育教育方式的不当,对于存在不良行为的一些学生仅仅是采取停课、检讨方式来进行体罚,但是这样会让学生产生焦虑,甚至是抵触情绪。在评价方面也存在有失客观的现象,教师缺乏对于个性化的认识,看不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及积极因素,仅仅是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否定。
二、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策略
(一)提高认识,陶冶情操
小学生教育教学中要将需要为学生创设符合实际生活的教学,从而以此更好的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将行为习惯转化为学生情感教育的结合,或者是利用电视多媒体的方式展示相关的教育短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实际生活,也可以在游戏表演当中培养学生的是非观,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的品质。小学生本身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差,为此,可以将小学生日常守则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相互结合,利用班会的形式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读、考的方式进行强化,还可以通过模仿、实践等相关的活动,体验文明行为习惯的应用,
(二)发挥榜样作用,模仿中成长
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大多数都是在模仿当中形成的,教师作为小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对象,也是模仿最为主要的对象,可以说教师的衣、食、住、行,都在无意或者有意的影响到学生,在小学生的心目当中,教师就是道德的化身,对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在对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当中,教师要明确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必须以身作则,发挥对学生的模范作用,凡是让学生能做到的教师一定先要做到。例如在勤俭节约的主题当中,教师要做到不随意的扔掉粉笔头,在勤俭节约主题时,对于地上的纸屑教师应该先弯腰捡起来,教师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真正的言传身教,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示范和要求,对于自己来说则是思想道德的一种提升。
(三)从身边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要能够认识到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相对比较少,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要注重细节,从点滴融入,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在内容上做到形象直观,让学生能够记得为主。对学生要能够提出明确确具体的要求,例如尊敬父母,尊敬老师,爱护同学,专心听讲,认真地完成作业,独立的吃饭,不乱扔杂物。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只有从生活当中的点滴开始做起,并通过练习的方式真正的纠正所存在的不良行为,成为文明行为习惯的落实者。
结语
小学生在成长发展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存在行为有失偏颇的现象。为此,这就需要在小学教育阶段认识到对于学生进行文明行为进行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将小学生日常守则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相互结合,利用班会的形式进行宣传。教师就是道德的化身,对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以此塑造学生文明行为。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从点滴小事做起,将理论和自身生活实践相互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相关策略,以此引导学生落实文明行为习惯,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赵婷.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15,25(06):81-84.
[2]王定华.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学生品德状况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3(01):25-32.
[3]黄正平.文明礼仪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基[J].人民教育,2011(18):24-27.
[4]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张丹,蒋亚辉,戴育红.广州市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水平研究——基于“迎亚运”文明礼仪问卷调查的分析[J].教育导刊,2011(08):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