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晴1 谭文海2
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树德、促智、强体和育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理工科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文科类、综合类院校,更加注重动手能力、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同时全球竞争格局变化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理工科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更新要求。本文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理工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进行探讨,为理工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从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借鉴。
关键词:理工科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劳动教育
1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上面,注意力和重心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到社会更多集中在“智”上,体育作为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时常不受重视,更不要说劳动教育,更是被边缘化、淡化,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场所和机会相对较少,致使目前不少大学生出现不愿劳动、轻视劳动、不会劳动等劳动意识淡薄,对劳动认知错位,劳动选择功利化等现象较为普遍。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2020 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并规定在职业院校中劳动教育不少于16学时。从思想上的引领,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到大中小学劳动课程学时的设置,体现了国家对于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同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又不断激起了人们奋斗的决心,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号召,更是让大家认识到幸福是干出来的,劳动是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我们培养出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是要立足自身、立足职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爱干、肯干、能干。在劳动教育研究方面,目前较多的笔者较多集中在劳动教育思想、体系、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目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在专业课程方面,较多的研究专业课程评价、教育、课程思政等方面研究的比较多,对于劳动教育融入专业专业教育,特别是针对理工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研究方面涉及较少,本文正是在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上进行一定的补充。
2 理工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必要性和优势
2.1理工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必要性
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也出台在职业院校中劳动教育不少于16学时的规定,由于劳动课程体系不健全,教材不完善,专业劳动师资相对缺乏。目前大多数学校相继有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题活动,但更多集中在学生的体力劳动与吃苦精神的实践活动中,并未单独开设专门《劳动教育》课程,也未融入专业课程。而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工科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有必要在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融入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培养新时代技能型人才需求。
2.2理工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优势
理工科高职院校的教育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培养出来的人相对本科类院校更强调技术、技能、创新,而相比文科类高职院校更强调动手能力和可操作性,更多的强调做;在师资方面,不少专业教师,都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既掌握专业相关理论,又懂专业实际操作;在理工科高职院校的课程上面,大多数课程都有设计实操、实训、实习环节,方便劳动教育的开展实施,同时劳动教育作为理论与实践的链接,学习与职业的过度,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劳动能力,培养劳动精神、职业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3 研究对象
本文以理工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探究与实践为研究对象,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和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450份问卷,回收443份,回收率98.44%,其中有效问卷433份,有效率96.22%,大一、大二、大三的样本量分别为147、146、140,其中男、女样本量分别为215、218,符合研究调查取样标准。
4 理工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
4.1理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对劳动教育认知情况
据图1所示,在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方面,84.76%的同学选择了体力劳动,其次是脑力劳动、劳动技能,分别占41.80%、37.64%,而在劳动知识、劳动价值观方面,只有20.55%和3.46%的同学。通过实地访谈得知,不管是家庭、学校教育方面强调和了解的比较多的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方面了解和接触的都比较少。整体而言,理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情况有所偏差,更多的是停在最长接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上面。

4.2理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433学生之中,99.73%的学生有参加劳动教育,且86.43%的同学有承担家务劳动,95.17%的同学有在学校参加相关的劳动教育,还有23.46%的同学有参加社会劳动教育;未参加过劳动教育的同学仅占0.27%。通过访谈得知,从未参加劳动教育的学生之中,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不明确,更多停留在体力劳动教育上,忽视在劳动观念、态度、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整体而言,理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情况较好。
4.2理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参加劳动教育频率
据图2显示,理工科高职院校总是、经常、偶尔参加劳动教育的学生分别为10.62%、17.64%、47.22%,而很少参加、从未参加劳动教育分别为21.94%、2.55%。通过访谈得知,从未参加劳动教育的学生之中,由于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不明确,同时在家家务几乎都由父母辈、奶奶辈承担,目前在学校校园环境和卫生都由学校后勤负责,洗衣有洗衣机,宿舍卫生有室友,自己不太愿意,也不用参加劳动教育相关活动。目前工科高职院校学生绝大多数都由参加劳动及相关教育,相对目前的文献资料中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整体参与度要稍微更高一些,这与目前大中小学响应《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注重和积极开展高校劳动教育相关活动的相符合,同时也有少数同学存在不爱劳动、不愿劳动的现象。

4.2理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参加劳动教育形式
据图3可知,理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参加劳动教育的形式中在劳动价值观、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及服务型劳动所占比例分别为14.78%、40.18%、63.51%、46.42%,整体而言在劳动意识、价值观上面的教育较薄弱,在日常生活劳动较多。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劳动价值观、日常生活劳动方面都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学生,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国家对学生中的劳动教育比较重视,学校对大一、大二的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教育相对更多,目前学校开展学校公共区域卫生打扫、宿舍和自我卫生等劳动教育的活动较多,而且大多数都有宿舍卫生值日制度,在这方面占据的比例较大。在生产劳动教育方面,主要集中在大三的学生,通过访谈,这与大三学生目前的课程安排和目前校企合作的大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职院校在校学习时间普遍为三年,大三学生目前基本上都在公司、企业实习,而大一、大二学生目前的课程基本为在校学习,也有极少数的同学曾在周末、寒暑假期间在公司有过工作。在服务型劳动方面,三个年级相对都比较平均,据了解在校期间,学校包括学生处、团委、辅导员及各社团每学期都会定期组织开展关爱老人、留守儿童,暑假、寒假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而且会在入党、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所以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相对较多。
表1 理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参加劳动教育的形式(n=433)

5 理工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现状
5.1理工科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劳动价值观讲述情况
据调查情况显示,83.51%同学反馈在平时的课程中,包括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劳动认知、劳动意识等价值观方面教育完全没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多的倾向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讲授;10.13%的同学反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老师讲案例时,会涉及少数有关劳动教育观念的知识;6.36%的学生反馈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会相对较多,整体而言,在理工科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劳动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像对比较欠缺。
5.2理工科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劳动人民形象、劳动事迹宣传频率
通过调查,在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如数学、英语的课堂、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劳动人民、劳动事迹的宣传频率基本没有占87.34%、90.17%、30.51%,而课程中对劳动人民、劳动事迹的宣传经常的频率分别为2.13%、4.31%、58.33%,从数据看来理工科高职院校对于劳动人民形象、劳动事迹宣传主要集中在思政课程,在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中相对涉及较少。
5.3理工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主要形式
据图4可知,在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形式上,由高到低比例最多为实习、实训、其他、理论知识,分别占95.32%、93.18、6.10%、5.86%,通过了解这主要与理工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有关,如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城市水处理厂运行与管理》等理论学习后,都设置有相应实训环节,而在大三学年,学生需要完成毕业设计,基本都需要去到公司、企业进行实习。
5.4理工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意愿

在理工科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意愿方面,非常赞成、比较赞成、一般、比较不赞成、完全不赞成分别占据18.71%、26.56%、34.64%、16.63%、3.45%。通过沟通了解到,赞成中的大多数同学表示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在思想上可以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目前不少同学不爱劳动、对劳动存在偏见,目前学校大专文凭出去找工作,很多同学不想去现场、不想从基层开始做起,怕苦、怕累的现象还是不少,在个人能力上融入劳动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强技能,同时可以增强专业学习的趣味性,对自己和专业发展都有好处;比较不赞成、完全不赞成的同学则认为,目前自己在生活、学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中,已经涉及有劳动教育,对于不爱劳动、不愿劳动的同学而言,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不是很大。
同时通过访谈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不少专业教师表示比较赞同专业教育融入劳动教育,目前不少学生眼高手低,专科相对本科而言,更多的是强调技术与技能,目前国家也在大力提产劳动教育,我们的专业课程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根据专业性、职业性,将劳动教育观念、职业理念、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去,以身作则,用身边人、身边事去引导和教育学生。整体而言,从学生到老师,绝大多数对理工科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表示赞同,通过融入劳动教育更符合目前素质教育的大形势,同时对于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6 理工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建议
6.1强化政治站位,突出育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政治高度多次发表和强调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思想、观点,从劳动观念、五育并举、设置劳动课程学时到弘扬劳动、劳模精神,高举劳动教育旗帜,引领时代主旋律。理工科高职院校专业课程需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的政治高度上,融入劳动教育,突出思想引领。
6.2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优势
目前我国正在推行课程教学改革,将课程思政、劳动教育等融入到课程设置、专业教材、教学设计、课堂管理中来,理工科高职院校的课程更加注重动手能力、技能、技术、创新的培养,我们要充分挖掘专科课程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和优势,所承载的职业教育、劳动教育、工匠精神教育的功能,运用到整个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实习中,从劳动精神、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突出和实现“专业劳育”。
6.3拓展育人平台,加强协同联动
目前,理工科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从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基本都是专业教师,在教育内容上侧重于本专业、职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上面,在育人方式上集中体现在实训和实习两个环节,整体而言专业课程中劳动教育的育人的力量薄弱、育人内容、方式相对单一。我们全网教育、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协同育人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内容上不断丰富,形式上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与辅导员携手开展专业劳动相关的教育,同时在育人环节上加强高中教育、校企合作、与社会的接轨,达到多平台、多形式、多方位协同育人。
6.4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
在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同时,要遵循专业课程教育、劳动教育的规律,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的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方式,完善支持机制,从劳动、职业、事业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逐渐深入,不断坚定学生对于自身事业,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6.5坚持学生为主体,注重差异性教育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我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定位,在目前的劳动教育过程中,更多是教师在劳动教育主题、组织上、形式上提前设计,学生在其中更多的是作为参与者,由于教育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兴趣、阶段需求,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好,更多是站在参与者或旁观者的角度,在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差异性、专业的差异性,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因材施教。
6.6强化师资队伍,做好示范引领
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定型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教书育人的专业人才,要想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我们的专业教师必须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多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在实践中增强综合能力,才能满足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要求,同时要以身作则,真正从教学上、生活中、职业中引领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拥军,李剑,徐润成 .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认知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实证分析 [J]. 思想教育研究,2020(6):151-155.
[2]黄英,李保国,雷菁,等.新工科的专业核心能力探索及课程体系构建[J].大学教育,2020(5):20-22.
[3] 裴文波,岳海洋,潘聪聪 . 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多维透视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