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贤
广西北海市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在人才培养思想和理论基础上,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针对应用型本科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在总体上沿着“问题提出—现状分析—创新探索—总结”逻辑思路展开。舞蹈表演专业“演教融合、德艺并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促使高校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舞蹈表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
当今发展的社会,需要舞蹈表演人才既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又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养,所以,在定位培养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的目标上,培养的舞蹈人才不但要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还要有很高的综合素养。针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设置舞蹈表演人才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与专业艺术学院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需要相适应,培养专业技能强和高素质的舞蹈表演人才,从而使学生舞蹈专业表演的水平得以有效地提高。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人数并不多;其二,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对基层表演的舞蹈人才进行培养,这些舞蹈人才需要具有行业应用的能力,对舞蹈表演的实用性基础人才进行培养,并以此作为基础,来确定培养舞蹈人才的目标。舞蹈教育需要对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目标进行科学准确地定位,致使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正确方向得以有效地保证,从而使有效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得以实现。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舞蹈表演专业为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要牢牢抓住本校生源质量,结合就业市场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能力为本,制定出一条适合民办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成功之路。
舞蹈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研究“演教融合、德艺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模式基于舞蹈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研究、实施人才培养模式,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出发,做好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整体建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完善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的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并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能实现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以使得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有不竭的动力。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为例,学院主要招收的是本科第三批学生,可以说在生源质量上对比其它艺术名校肯定有很大的差距。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我们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设计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加大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学习,强化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开设音乐、文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艺术概论等综合课程,强化提高“演教融合”的综合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编舞蹈作品,排练演出,把课堂搬上舞台,参与社会实践。学校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演出与舞蹈比赛,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公益活动与文艺下乡活动,给学生走出课堂走上舞台的实践机会。同时还结合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指导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走进一些舞蹈培训机构,承担舞蹈课程教学,更全面培养学生“演教融合”的综合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实证研究
1、强调应用,明确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实证研究的所有课程教学大纲都是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不断持续改进”等理念推动本科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首先就是针对当下的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进行主体学生的培养,要目标明确,并且要把基础扎实的专业型人才,立足舞蹈、面向全校、辐射全国,适应地方经济艺术产业发展需要,在一定基础上转向培养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以及适应能力强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在技能知识上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在个人素养上培养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在实践上敢于行动、坚持不懈并且不屈不挠的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
2、强调地方特色,完善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探索舞蹈专业的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有个性的专业任选课。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核心课程有《舞蹈学概论》、《舞蹈学》、《个人规划与开发》、《舞蹈心理学》、《舞蹈管理概论》、《舞蹈英语》等。这些核心课程基本上是国家规定的,真正有特色的课程是结合地方文化与团队教师背景开设的众多的专业选修课与公选课,《舞蹈文化》、《艺术概论》等10多门专业任选课程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与未来职业定位建构自己的舞蹈专业知识体系。
3、加强实践,探索培养模式。实践出真知,实践是重新、演教与演艺的基础。现有本科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艺术训练环节学分与学时,第一学年的艺术专业认知和专业概论,演出参观与业界精英进课堂让学生对本专业及专业对口工作有一个更加系统的了解;第二、三学年的综合训练,课程实践对本专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锻炼机会;第四学年就是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实施学生的轮岗制,毕业即就业,让学生有能力在毕业后经过较短时间的工作就可以达到舞蹈教室管理的位置,成为“演教融合、德艺并重”的人才。
通过“师带徒”的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高本行业就业概率;增加舞蹈管理人员的授课比率,舞蹈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部由本专业教师与舞蹈专业人才和业务骨干授课相结合,弥补教师的行业经验不足。
4、考核方式已经逐渐多样化。有传统的艺术形体考核、笔试开卷、课程论文(个人与小组)、实践报告、技能视频录制,创意作品制作,角色扮演;从重期末考核,到过程与期末并重的各种考核方式都进行有益的尝试。
二、“演教融合、德艺并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开设除了符合专业学科知识教学外,不能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艺并重”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够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及能力素养,在人才培养中我们要不忘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提出能反映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以及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在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中,还是以单一的根据教学大纲开展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我们既要让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也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社会和舞蹈事业的不断发展,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仅仅具备专业技能专业素质是无法在社会上形成有利的竞争的。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在审美接受中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评判能力,是由感知到认知的过程,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对客观美的审美再创造和加工,是审美感受力的递进活动。审美鉴赏能力是在欣赏文化艺术时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培养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即可提升自身素养,还可以丰富生活体验,加深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体会。随着对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改革,美育教学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成为了老师们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要让学生多品读、多鉴赏、多分析艺术作品,让学生从自己内心捕捉美、感受美、领悟美,接受高尚、健康思想感情的熏陶,使他们从中感受生活、自然和人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文学、哲学等理论课程的学习,打牢审美鉴赏能力的学识根基,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三、“演教融合、德艺并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职业技能实践教学的研究。
(一)实践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大型演出、节庆表演、民族民俗表演等逐渐增多,这给舞蹈表演学生提供了较多的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教师在这过程对活动进行指导、组织,是实践教学的具体表现。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化,是将实践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舞蹈表演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专业课程教学构成中的实践教学部分;二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集中实践环节,如专业实习、专业考察、汇报演出、毕业演出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舞蹈专业技术技巧、舞蹈表演能力、舞蹈创编等方面开展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等课程的教学,结合教学大纲、学生自身能力、学生学习过程等情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舞蹈表演人才。
(二)实践教学能力
随着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不同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课程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学习、职业发展的需求,对于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而言,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与教学能力直接关系教学成效,这也直接影响到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场所。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除了要把专业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引导学生逐渐成长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和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知识和技能问题,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完成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并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三)实践教学方法
舞蹈是情境表现中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准确、生动、到位的舞蹈动作能彰显人物的特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待学生,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促使学生全面提升表演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舞蹈表演教学的演示与实践,对于学生舞蹈表演知识、舞蹈技能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舞蹈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进行片段讲解、示范讲解,向学生亲自演示舞蹈表演的动作和呈现状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讲解和沟通交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体提高舞蹈表演教学的实用性。基于提高舞蹈表演教学质量的目标,还需要引进多媒体舞蹈教学方法,将讲授式、演示式与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来深化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理解。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中,要结合时代特色,符合实际特点,创新教学内容,让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专业技能之外,也要具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演教融合、德艺并重”。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B类: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演教融合、德艺并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JGB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