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业奎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沙塘镇第一初级中学 537822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我们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一天天的提高,为了使得课堂和我们的学科教育更加完好的贴合在一起,加强在课堂中对于学习资源的利用,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学生的思维为中心,更多的是为了保证学生的思维发育,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从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这种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所以,本文就将着手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对于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与初中课堂的联系展开探讨,对于如何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培养营造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研究
前言:
根据国家有关声明的发布,国家倡导以人为本,坚持贯彻落实深化教育改革,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为根本任务。国家近阶段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基本确定了我国的教育已经全面进入核心素养的阶段。课堂不再只是老师一人授课,而是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我们的学习工作中,在课堂中针对性的对于学生进行教学,发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特点,重点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进行拔高,如何开展这样的课堂和教学方式,是每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对初中教师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展开讨论。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
然而,当前的课程改革主张,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课堂存在感,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仍有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仍采用传统的、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即使是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呼吁学校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但目前老师和家长过分注重成绩分数,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严重的情况并没有改善,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虽然有效,但他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使学生产生学习阻力。
(二)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
老师的教授为学生道德法律课程,教授的学生法律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许多老师认为看起来没有功能在本课程的教学不能认真,学生在教室里学习不感兴趣,这门课不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教学效果是没有保证的。如果我们想改善这种现象。首先,要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转变轻视这门学科的错误教育观念,实现自己肩负的重大使命,通过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贴近生活的素材导入课程
书本中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将生活中的素材导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将从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利用贴近生活的素材导入课程是教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通过ppt导入贴近生活的素材,并在页面上配上卡通人物形象,搭配当前的流行音乐。
学生会对这种新颖的方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教师所导入的贴近生活的素材产生亲切感,不会觉得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自己的生活有距离,而是觉得道德与法治知识其实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亲情之爱”中,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父母为了养育我们早出晚归,为我们的衣食住行保驾护航,使我们在幸福温暖的环境中幸福快乐地成长,通过父母为我们做过的生活琐事,强调家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生活素材,切身体会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这种方式强调了父母在学生心中的重要地位,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由此可见,教师应导入生活化素材,使学生切身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借助学生现实生活所知所感和所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时事热点紧密联系起来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离不开与时事热点的联系。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变得越来越普遍和迅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特殊时段,教学在这个特殊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很多热点信息,教师通过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将时事热点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热点信息,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提升了学生的道德认知。
例如新闻中经常报道患者伤医事件。医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其责任是救死扶伤,学医的过程中充满着艰辛。我国对优秀医生的需求十分紧迫,优秀医生的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巨大。伤医事件的发生使很多高考学子放弃了报考学医的道路;患者因为暴力伤医,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教师在教授这种案例时,不仅要向学生传递违反道德和法律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且要告诉初中生,发生任何威胁到个人合法权益甚至生命安全的事件时,要沉着冷静,用理性、客观的心态处理和解决问题,避免出现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的行为。由于时事热点案例就是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因此学生会更加关注和重视事件造成的影响,进而约束自身的言行,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达到了较好的教学目的,使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教师在对学生讲述时事热点的过程中,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事热点相联系,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结: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生活,同时生活也离不开道德与法治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操作,能够切身体验道德与法治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更加准确。生活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避免了教学内容枯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和吸收,完善了教学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的即时变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柳银生.再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20,6(6):54.
[2]王连俊.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2020,(1):224.
[3]周丽琼.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运用[J].南北桥,2020,(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