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胡月
[导读] 法治素养的培养是社会整体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
        胡月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一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法治素养的培养是社会整体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在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当今社会,教育领域的法治教育的普及逐渐受到重视,促进青少年群体加强法治素养提升,对于提高社会法治素养有重要意义。顺应新课程改革标准,应当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如何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初中教学 法治素养
        正文:教育的目的在于知识增加的基础上教授做人的道理,重点是对学生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的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培养道德品行和法治素养的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从提高学生素养的角度出发,对教学方式及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分析,重视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的教学任务,抓住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进行积极的正确引导,更好的满足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法治社会的不断健全,对于全体公民的道德法治要求也有所提高,新课程标准改革更是强调对于青少年道德法治素养的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法治理念认知的课程。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当在这重要时期起到正确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提升学生道德法治素养的有效策略
        2.1列举现实案例,开展案例教学
        现实的法治教学大多枯燥难懂,成文的法律条例涉及专业知识术语,对于初中水平的学生难度过大,也就造成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抵触,自内心形成无法逾越的鸿沟。进而导致初中教师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教师应当适当改变教学方式,采取一些实际的案例来解读教材上的法律条文,加深学生对于法律的进一步理解,转变教材晦涩难懂的语言,通过通俗易懂的平常语言解释案例,使得教学过程形象化。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课本中,《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课中,介绍了生活需要法律和法律保障生活两个关键点,具体阐述了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可以根据现实的案例结合课本知识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示例视频,加深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明白法律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和培养对学生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书本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教育学生懂法,守法,敬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法治道德修养,提高教学质量,加速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初中生的综合法治素养进一步提高。
        2.2开展实践活动,加深学习印象
        在初中教育阶段,活动举办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点项目。

开展法治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在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在其基础上加深理解和升华。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法治科普讲座,参与社区组织法治科普活动。类似模拟法庭活动,在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从案情分析,资料了解等事项中学习到知识;参与社区法治专栏宣传活动,通过向他人科普法治教育内容,加深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促进社区法治素养的提高。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同样提高了学生对于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
        例如: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第四章节我们走进法治天地的相关内容讲解。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内的法治科普栏目宣传活动。通过课上时间讲解活动的要求,在自己熟练的阐述法治知识的前提下,向社区里的居民发放宣传单,并向其讲解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要求条理清晰,信服度高。活动过程三人成一个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活动项目,不仅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时间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加深了对法治理念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同他人讲述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理解。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感分享,通过这次的活动获得了什么。该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小组协作精神,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2.3情景剧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课堂都存在一定诟病,刻板老套的将知识复述一遍,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不高,接收程度不同,教学成果参差不一。为改变这种情况,教育改革多次强调课堂效率提高的重要性。教师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摒弃传统教育方式的缺点,吸收其中的可取之处。教师要在此基础之上创新教育方法,将喜闻乐见的情景剧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组织和表演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
        例如: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遵守公共秩序章节的相关内容。教师在备课阶段选取表演题材和整理剧本内容。在正式课程之前征集情景剧演员,有助于锻炼表现能力和对知识的深入了解。课程讲解中,教师首先讲解公共秩序课程的基本内容,然后以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引出情景剧,安排事前准备好的同学准备道具及服饰。在表演过程中,课程的内容也涵盖其中,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汲取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课程的传统认知,促进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便于知识的深入学习贯彻。情景剧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写下课程的感想,对新学习形式的意见,共同促进学习发展,形成高效课堂,促进学生道德法治素养的养成。
        结束语: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改革,加强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重视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发挥,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与改革,通过结合实际联系教材的教学法,深入教材知识,加深理解;开展不同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组织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巩固知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兴趣,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以及法治素养培养都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雷洁康,王吉平.初中学生自主发展素养培育探析——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2):66-68.

[2]刘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6):358-3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