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开展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2期   作者:刘映岑
[导读]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
        刘映岑  
        沈阳市第一四三中学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由此可见,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已被广泛应用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当中,但仍然存在读写分离或机械结合的现象,使这种教学方法陷入无效状态。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利用有效的策略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不断助力学生读写水平的提升。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开展进行一番阐述和说明。
        一、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想象
        要学习阅读方法,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文字所设定的语境,并唤醒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在这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以课文为基本内容,让学生根据文本进行适当扩展和深化,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中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过多地对学生进行讲解,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特的阅读体验,以便学生可以将真实而引人注目的例子作为参考资源,解放自己的思想,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这是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先决条件,因为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必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从文章的细节入手,以深刻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文本的原则。然后,在不偏离文本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填充文本空白,或根据文章讲述的内容写下自己的读后感。例如,在《孔乙己》这篇文章当中,教师课引导学生对文章当中的“笑”进行分析,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笑”的场所在哪里?2、“笑”了几次?含义有何不同?3、“笑”从何来?4、为什么“笑”?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细节,让学生品味并掌握该人物的悲剧含义的线索。在学生掌握了文章中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写作作业: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联系生活
        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收录的文章与学生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阅读这些文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而且可以巧妙地塑造人的灵魂。阅读的目的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要与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创作灵感,让学生获得学习乐趣。因此,教师要积极联系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文章的创作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收录的文章是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的很好素材。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不应过多地在课堂当中为学生分析文本,向学生强调一些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其次,教师需要借助生活激励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并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渴望,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学习,获得独特理解和感受。

在学生理解了文章讲述的重要内容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写作实践,让学生高效输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以《故乡》为例,这篇文章从内容看,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将近30年中,江南小镇及广大农村在社会动荡中,尤其是在外来经济入侵中,中国社会中的农民及城镇小私有者迅速破产的社会现实,并由此而带来愚昧的麻木、精神的堕落、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冷漠造成的令人窒息的社会氛围。在讲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自学提示: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刻画得较详细?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3、找出文章当中的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在学生对这篇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以及写作技巧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以下写作训练:以“   变了”为题,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一个人物的变化,进而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进行写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设计写作任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文章当中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情感,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训练,明确学生对文章内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许多方法为学生设计写作任务,如第一,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文章当中比较优美的语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第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在不改变文章的原意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缩写或者扩写。第三,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填补文章的空白处,这些方式都是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良好策略,十分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述《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用现代文的形式来描述这首曲,有的学生写道:绛红的夕阳慢慢地走进西山,残霞血一般的染红了天空。我牵着那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踟躇地走在古道上。烈烈的西风卷起黄土,迷朦了双眼,但在隐约中,我看见路旁的一根枯干的藤萝死死的盘附在叶落枝干的老树上,一只暮鸦站在枝头孤独的哀鸣。忽儿路过一架小桥,听到桥下潺潺的水声,又望见人家已是炊烟袅袅,我不禁愁已断肠,望天长叹,“身在天涯,我的家到底在哪里?!”通过学生对曲的描述,加深了情与景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主题也有了更深的印象,为以后的背诵和写作情景作文提供了参考。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写的内容进行简单点评,让学生明确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总之,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而且,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阅读,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可以说,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有鉴于此,在今后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将读写结合模式有效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当中,让语文阅读教学得到良好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龙.品诵·欣赏·感悟——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8(11):123.
        [2]黄海琼.浅谈读写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8(28):133.
        [3]余兰君.琴瑟和鸣奏佳音——初中语文读写结合路径选择[J].中学教学参考,2018(25):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