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利英
濮阳市第五中学
摘要: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切实加强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数学教学目标也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转化。数学阅读是阅读主体对数学材料的积极能动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种包含认知,理解,吸收,联想,记忆,推理等能力,然而,现在的大多数学生不会阅读,数学学习存在许多障碍,因此,数学教学应在这方面加大训练力度,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数学;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发现:数学学得好的学生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而数学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常常除了计算错误以外,不是漏掉了题目条件,就是画不出图形,甚至不理解题意。因为数学阅读是阅读主体对数学材料的积极能动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种包含认知,理解,吸收,联想,记忆,推理等能力,然而,现在的大多数学生不会阅读,数学学习存在许多障碍,因此,必须重视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点。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用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可以从已有知识、生活实际,具体实践操作等出发,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好奇、“怎么办”等去阅读教材。必然会激起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和主动性,阅读效果也会好一些。
其次,编写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阅读提纲,以促使学生迅速把握书中的要义,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科学的治学精神。数学教材毕竟不同于文科类的教材,它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简洁性等特点,学生开始阅读教材时可能会按照他们阅读语文或看小说的习惯,较少分析思考。结果收获甚微,甚至失去阅读兴趣。因此教师不妨先做出阅读示范,然后编写由详到略的阅读提纲,传授数学阅读技能,使他们逐渐掌握数学阅读的一些技巧,慢慢地,当他们从阅读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时,阅读的自觉性就会加强。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自定阅读计划(包括进度),独立完成阅读笔记,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再次,利用阅读增强字义、词意的理解,提高语言转换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步骤严密的学科,语言严谨、准确、精练。
在教学命题中,每一个字、词都有其确切的含义,阅读时必须逐字推敲,把每一个字、词的意义理解透。数学教材中的语言通常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重在理解,即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如,把一个抽象表述的问题转化成具体形象的问题,把用符号形式或图表表示的关系转化为言语的形式表述,把一些用言语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成用直观的图形形式表述等。数学阅读能力的核心是语言的转换能力,这正是数学阅读有别于其他阅读最主要的方面。大部分学生解题时读不懂题目的原因是“内部言语转化”不正确,阅读的内容没有转化为自己易于接受的、又利于解题的语言形式。
最后,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我们教师要把握“愤悱启发,相机诱导”这一原则。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能力,要从“扶读”阶段到“解读”阶段,最终到达“放读”阶段。
1.“扶读”阶段,提纲挈领
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让他们阅读。如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很宽裕,因此,在课内安排十分钟的阅读是完全可行的。当然,针对不同的内容,有时也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教师提问,从而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理解。开始时,阅读提纲可以详细,问题可以比较简单,随着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提纲可由详到简,问题可以由简到难,直到学生自列提纲、自我阅读、自我思考。
2.“解读”阶段,咬文嚼字
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教师要恰当地分析教材,恰到好处地在重、难点及思想方法上巧妙点拨,使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有更准确的理解掌握,明确本质、理清逻辑关系。如绝对值教学时,a取任何实数,|a| =?学生讨论激烈,意见不一,有的说等于a,有的说等于-a,还有的说等于±a,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思考,让他们充分讨论、再举例说明,最后学生们通过讨论、举例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有时候等于a(当a≥0时),有时候等于-a(当a<0时)。通过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阅读的方法和要点,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3.“放读”阶段,融会贯通
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选择阅读内容时,除了选择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掌握的内容之外,重点放在设计问题或学生提出问题加以探究、应用上,以达到教学的整个目标,从而使学生真正能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阅读教材的知识延伸到阅读课外的知识;从教师的指导到放手让学生阅读自学,这样就能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过渡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逐渐转变为自学能力了。因此,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实践证明,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足够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使其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阅读的乐趣及对自己学习的益处,从而自觉主动地进行数学阅读,并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作为初中生,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享受数学阅读带给我们的乐趣,从而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阅读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