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玉梅
安徽省亳州市夏侯小学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持续进展,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愈发为人所重视,同时人们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更为严格。阅读是学生通过文字获取信息的一个基础方法,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创建一个有助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体系非常重要,其主要针对学生阅读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感受力等素养的提高,辅助学生学习良好的阅读方法,对于增加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品质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的体现
(一)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候的必备能力,也是学生成长学习中的基础。如何增强的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时期的关键点。阅读理解力包括两个层次,其主要体现在感知、理解、鉴赏等阅读活动,同时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是培养兴趣、情感、意志等特点的关键。在学生阅读之后也可以和朋友同学一起交流,同伴之间的观后感交流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使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对于老师来说,在对学生的教导中可以适当的教授学生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从不不同发现解读一篇文章,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比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使用“批注式阅读”、“疑问式阅读”等等,在一篇文章中运用多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简单的理解。同时,在学生阅读文章后,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验。督促学生经常读书和让学生多做一些文章理解测验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但是也要注意测验的题目不宜太过困难,测验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是所有小学科目中最基础的学科,也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用到语文中学到的东西。在繁多语文能力中,语言表达的能力有着非常关键的地位,其能力的大小与学生的语文水平息息相关,是语文阅读教导中重要的技能。小学时期的语文表达的技能主要是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以学生视角来讲,读书比讲述更加的简单,而读书就是增强学生语言表达技能的关键。在两种表达技能中,书面表达重点是讲交流与书写两个方面,这个方面是要求学生可以通过用笔书写出自己的想法和一些适合于当下情景的思想。口头表达重点是讲特定的语言氛围中,学生与教师、同学进行有效的口语沟通,在交流中学生的要表达要清楚明白、简单同时又能够把意思表达明确,并符合当时的语言氛围。在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寻找阅读与书写、口述的联系点,让学生阅读的同时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存储,在阅读中感悟,持续的增加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一篇两个人或者个人交流的文章中,可以让学生模拟书中的情景——两个人在上学的途中与老师相遇,这时候你该如何和老师打招呼?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模拟情景来自己总结在不同场合说话的方法
(三)文化感受能力?
语文学习其实就是学习汉语语言与中华文化。
小学语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承载者,在书本中包含了丰富的语言文字、深厚的文学思想和积极的文化精神,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体现与传承,能够有效的拓宽学生眼界,充实学 生的精神,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文化认同感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力,对开阔学生的交流思路,扩大学生的交流方法有着重要的帮助。同时小学语文阅读还可以让学生的养成一个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我国文化的美丽,了解我国的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不断完善学生的个人品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帮助。例如,在学生学习《囚歌》、《七律长征》等诗词的时候,可以充分的感受其中的爱国精神、不屈精神,深刻的领略书中的魅力。同时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普及当时的协作背景,让学生深入的感受到先辈的艰难,与革命的不易,让学生更加热爱当下的生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育中,要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就要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个性进行规划,根据这个规划来为孩子推荐各种符合其实际情况的书籍,同时老师也要根据不同书籍、不同形式的文章来完善教学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核心阅读品质。在根据不同学生进行阅读规划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始:一是老师在平常上课、活动的时候仔细的观察学生的行为动作,及时的督促学生改掉一些不正确的行为,提高学生在阅读以及学习中的注意力;二是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把遇到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者自己喜欢的句子集中摘抄到一个笔记本上;三是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对一些自己不理解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及时的进行标注,同时可以在一些有意义的地方写一些自己的注释等。例如,在老师讲授《大自然的声音》的文章时,学生可以把一些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同时在遇到一些学生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带着学生去观看、观察、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实时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变化,完善传统教育的不足,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
(二)运用有效诵读加深学生的理解印象
对于语文的学习永远离不开“读”这一个字,高效的朗读文章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同时可以让文章在脑海中的印象更加深刻。在老式的教学方法中,老师一般是通过领着学生读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思想。但是在这样的阅读方法中,学生不能自主的感受到文章中的思想,对于文章的理会也不够深刻。因此,在对于一篇新文章的教导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的阅读数遍,让学生独自感受文章中的思想,让学生自主的消化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时期中阅读时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小学语文中的难点。在对学生的教导中,老师要认真的观察学生的行为,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要及时的引导改正,让学生逐步的形成阅读的好习惯,养成一个正确的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邵桂琳,虞姗姗.从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33):62-63.
[2]沈小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0):184+242.
[3]王紫燕.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