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秋香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白沙小学,福建三明,365001
摘要:小学阶段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将课堂上的知识生活出来,只是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只是在课堂上的“高手”,确是行动上的“矮子”。这种关键素养上的差异,是从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就开始“造就”的。将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生活,用于实践生活,是小学语文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核心。教师在上课时多多的进行趣味活动,这就可以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语文学习上,而引导学生探究,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只是将注意力放在知识点上,那么收获的只是知识。如果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回答教师的问题上,那么就会收获教师引导的思路,学生的思考也就能够跟随教师的问题确定具体走向。诚然,小学语文探究学习不只是提问与回答这么简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途径也并不单一。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注重了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具体思考的问题、事物上,同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从“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创想,丰富学生想象力”以及“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共情”三方面来对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展开深入讨论,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助益。
一、结合情境,善用问题引导
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对课堂的无趣感, 从而导致对学习缺乏兴趣, 这将不利于教学的进行。教师要构建活力课堂,使教学方法多样化,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多种方法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当下和将来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教师可以将情境创设以及问题引导方法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课前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对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精心整理,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法可循。例如,教师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期间,为了让学生的主动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利用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提问之前,需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能够结合教师利用新工具展示的具体、详细情境理解文本内容。教师首先结合情境,然后通过问题引出本文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实现了探究学习。这样,问题结合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文本进行深入了解了,学生在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驱动作用下,就可以实现主动探究。
二、给予创想空间,丰富学生想象
教学中师生的互动由教师发起,可以让课堂上形成主动探究的氛围。思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认知过程,因此思维是有其特定发展特点的。
小学低年级时,学生主要依靠现实形象再创造,但能力较低,看不出什么创造性,到了高年级时可以依靠文字语言进行再造想象,开始出现文学创造性思维的萌芽。而中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将想象潜能最大化发挥。利用好学生的这个特点,能够确保学生课后进行总结,让学生在创想空间丰富想象能力,在热闹的氛围中激发想象能力,最终逐渐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期间,就可以给学生出几个有关小动物的谜语或者组织一下“听声音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也是联想、想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充满趣味,能够无形中构建课堂上的良好学习氛围。当课堂氛围被谜语互动调动起来以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此时,学生的想象能力施展就可以在课文阅读过程中体现出来,让阅读过程也充满了趣味性,学生的探究学习将无处不在。教师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机会、空间和自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和谐共处,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合作,为助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做催化剂。
三、结合实际生活,引发学生深思
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只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学生认知拓展、情感认同能力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就是一个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教师要通过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文章的字里行间,仔细品读,将透过文本看内在、透过文字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爱上语文,主动爱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自然可以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总结知识,教师结合实际,让学生实现从刻板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深入思考,就是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例如,教师在教学《母鸡》一课期间,就结合文本中描述的作者看到母鸡对小鸡雏无微不至的照顾,就不再讨厌母鸡了,反而是对母鸡表现出来的母爱加以赞扬的过程,让学生针对“作者看到母鸡对于小鸡的母爱”来考虑,让学生进行联想,并鼓励学生描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关于母亲无微不至照顾自己的情境。这种结合学生实际的引导方式,一方面让全班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本文的思想主题上,另一方面学生们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陷入了深思。同时结合教师对于课文文本的解析,促使学生逐渐习惯了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实际认知进行课文文本的解读,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目的,为教师解决学生主动学习、专注学习难的问题积累了重要经验。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可以让学生站位于课堂学习的中心位置,将教师的教学变为学生自己的学。这样,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践行将更加深入、真实。在实践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适当情境,并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课堂充满活力;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透彻理解文本内涵,推动小学语文探究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臧桂英.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7):107-108.
[2]柯镇林.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8):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