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凤
甘肃省 合水县南区幼儿园 745000
摘要: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尚未形成比较固定的习惯,正是处在接受良好的习惯培养教育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自然需要着重关注对幼儿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对幼儿的习惯培养教育,使得幼儿因此能够逐渐地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幼儿因此能够更好的生活、 学习。基于此,本文将从多方面研究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的方法,希望能够助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良好习惯;教学策略
对孩子来说,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听课习惯、学习习惯等,会使得他们的身体难以茁长成长,让他们难以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影响他们之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孩子需要接受良好的习惯培养教育,以促使自身形成较好的习惯,让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如何发展和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以幼儿园教育为例,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同胞们提供有效的借鉴。
一、创设情境
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时,应该尽量关注习惯方面的教育,将其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当然,考虑到幼儿比较喜欢一些趣味性的事物,在展开良好习惯教育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育,创设出比较生动的情境,促使幼儿在良好的情境中,获取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意识。
如,为了使得幼儿形成良好的交通习惯,笔者会创设出比较生动的交通情境。在课堂上,笔者会在教室内设置斑马线和红绿灯,让幼儿扮演行人,依据红绿灯所展现的具体情况过马路。在此过程中,笔者会向幼儿渗透良好的交通行为规则,促使幼儿在情境中,更好地依据规则过马路,让幼儿能够在过马路上尽量在斑马线区域过,并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待。如果幼儿在情境中规范了交通规则,笔者会及时地指出来,并会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教育,重新模拟过马路的情境,促使幼儿重新过马路。对幼儿来说,这种情境教学法生动有有趣,因此对此比较感兴趣,能够将自身融入到良好的情境中,使得自身能够以比较积极的姿态学习交通规则,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从而使得幼儿在不自不觉中形成了良好的交通习惯,让笔者顺利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总之,幼儿教师有必要依据幼儿爱玩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这种比较生动的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在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促使幼儿积极学习知识,践行良好的规则,让幼儿逐渐地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联系生活
对幼儿来说,光知道较好有关于理论性的习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这些理论知识践行在生活中,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该联系生活进行教育,促使幼儿在生活中践行较好的思想,逐渐地形成良好的习惯。
笔者在进行教育时,会深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习惯教育。如,饭前便后洗手是幼儿所应具备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平时的时候,笔者会多多关注幼儿在这方面的表现情况,了解那些没有便后洗手或是饭前洗手的幼儿,并会给与其一定的警醒,使得他们能够在笔者的引导下,及时地洗手。这样,幼儿能够健康生活,防止疾病的发生。如,我国是礼仪之邦,良好的礼仪习惯是幼儿所应具备的基础习惯。在生活中,笔者会加强对幼儿的教育,会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尽量让自身展现出良好的礼仪,并会依据自身的言行举止教育幼儿,使得幼儿能够效仿笔者,让自身地言行举止能够更符合礼仪规范。以见面打招呼为例,每次见到幼儿和幼儿家长,笔者都会对他们问好、打招呼,并会加强对幼儿的教育,使得幼儿能够主动向笔者打招呼,促使幼儿逐渐地养成较好的习惯。
总之,幼儿教师有必要多多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从生活中逐渐地向幼儿渗透良好的教育,使得幼儿能够在笔者的引导下,逐渐地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让幼儿具备良好的习惯,使得教师能够因此更好地完成教育的任务。
三、家园配合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人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幼儿的良好习惯习惯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应该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使得家长能够配合教师逐渐渗透的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以此增强教学的效果。
如,为了使得能够与家长密切交流,让家长意识到习惯教育的重要性,及时地配合笔者展开教育,笔者会借助互联网创建微信群,并会引导幼儿家长加入。在微信群中,笔者会向幼儿家长分享一些有关于习惯养成教育的文章,使得家长观看,让家长能够意识到对自己的孩子良好的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将自身的关注点放在对自己孩子的习惯培养上。当然,笔者还会及时地在微信群中展现自身所教授的行为习惯的知识,使得幼儿家长能够了解自己的孩子所接受的行为习惯教育,在家中多多观看自己的孩子,着重加强对自己的孩子的这方面的教育。在这样的教学形式的引导下,幼儿能够接收到来自家长与笔者的双重教育,自然能够逐渐地践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逐渐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然,笔者也会不定时的展开一些有关于习惯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到一些科学的习惯教育的知识,能够优化自身对孩子的管理策略,更为科学的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习惯教育。笔者也会展开家长座谈会,引导家长与家长、家长与笔者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以此解决家长所遇到的在习惯教育方面的问题,促使家长能够了解和探究符合自己孩子的习惯教育策略。
总之,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地意识到家长的重要性,在对幼儿进行习惯教育时,充分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配合着家长展开有效的教育,使得幼儿能够接收到良好的习惯教育,让幼儿因此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重视赞赏
一般而言,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往往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较大。因对幼儿所具备的这种特点,笔者在进行习惯教育时,会尽量关注评价教育,尽量给与幼儿一定的赞赏,使得幼儿能够接收到鼓励,在笔者的评价的引导下,逐渐地践行良好的思想,做一些较好的事情,形成较好的习惯。
笔者在平时教学的时候,会充分地关注幼儿,了解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一举一动。依据幼儿之前的表现,笔者会明晰那些在习惯上有良好的进步的幼儿,及时地给与这些幼儿一定的赞扬和奖励。在笔者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幼儿能够受到良好的鼓励,因此能够再接再厉,展现出良好的习惯。当然,笔者创建名为“好宝宝”的称号,充分地关注在生活、学习上展现出良好的习惯的幼儿,给与幼儿这个称号,并会给与其一定的奖励。这样,其他幼儿能够向这个幼儿看齐,逐渐地形成较好的行为习惯,获得更好的发展。总之,幼儿往往会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会在比较积极地评价下,具备学习某项技能或某种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幼儿教师要想使得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有必要加强对幼儿的教育,重视对幼儿的赞赏,使得幼儿因此能够接收到良好的指引,在生活和学习上践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自身逐渐地形成较好的习惯。
综上,对幼儿来说,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习惯的时候,应该尽量承担起属于自身的职责,尽量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使得自身采用比较科学且丰富的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并尽量保持耐心,长期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幼儿能够逐渐地形成较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地增强并提升自身的能力,使得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秀如.家园互动的途径研究.新课程(教研),2011,(08).
[2] 谭雅琴.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性格及行为习惯的疏导与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8(03).
[3] 王品玲.探析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