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绘本教学对幼儿心理的促进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2期   作者:杨秀
[导读] 自人出生到幼儿6岁发育成长期间,是其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关键期
        杨秀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街道大众幼儿园
        摘要:自人出生到幼儿6岁发育成长期间,是其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关键期。而随着当下社会恶性事件的多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不容忽视。绘本作为最直观、有趣且有意义的载体堪当大任,我国儿科医学专家、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动作的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自我意识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本文通过对绘本的阐述及教学对绘本能够促进3—6岁儿童的认知发展、情绪调控、人际交往等发展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绘本教学;幼儿心理;促进
        一、绘本及绘本教学
绘本的英文称为Picture Book,其概念最初源于日本,意思是“画出来的书”。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叙述一个故事或者一个道理,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一门艺术。其特点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从美术的角度说有: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物象形态的生动性、色彩鲜明协调;从结构的角度看,绘本精美完整(封面、封底、环衬、扉页、独页、跨页等)。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思维多是具体形象性的思维,绘本以图画为主,文字少但画面丰富,以图画带动故事情节发展,这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更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
绘本以画面为主的特质决定了其教学方式,以阅读为主,更要让孩子学会根据画画进行观察、想象、推理;不仅局限于对画面的认知,更是引发孩子情感的共鸣,激发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孩子凭借自己对绘本的理解,以及生活经验和想象,对绘本故事情节做出种种猜想及应对措施。孩子虽然年幼,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凭借他们对绘本教学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能力,虽然无法像成人一样表达出高深的道理,但是基于绘本教学的理解与记忆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伴随幼儿长足发展。
        一、绘本教学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学龄前期的幼儿正处于皮亚杰所认为的前运算阶段,而前运算阶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象征性符号功能的使用,象征性符号功能是一种使用心理符号、词语或客体替代或表征一些并不在场的东西的能力。在幼儿的绘本里提供了许多鲜明的形象,幼儿可以通过阅读获得认知,如:这是什么、这是什么颜色、这是什么形状等等。绘本《忙碌的交通工具》中,幼儿可以通过绘本教学认识不同的交通工具名称,不同的交通工具行驶的地点,不同的颜色、大小、长短以及功能的不同。绘本《不要再笑了,裘裘》,围绕着负鼠学习装死开展,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妈妈在教小负鼠裘裘练习装死,为什么负鼠要装死呢?一直到狗熊的出现,小朋友们终于明白,原来负鼠为了保护自己,为了去躲避比自己大的敌人捕食,才要学会装死。

画面滑稽,人物形象可爱,十分符合3-4岁幼儿的兴趣特点,在给幼儿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提问“什么是装死?为什么要装死”,到了结尾,孩子们会心一笑,轻松愉快地了解了负鼠的生活习惯和食性。对于认知的探索,幼儿会在互动式阅读中就自己看到的或者想到的提出疑问,从而引发一系列有意思的讨论,在这个有趣的过程当中幼儿的认知能力就得到发展了。
        二、绘本教学促进幼儿情绪调控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愉快、愤怒、伤心、难过、激动、开心等,都是通过对事物的喜好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但有部分家长会认为愤怒、伤心、难过等情绪是负面的,不好的,有意无意地影响幼儿,使他们压抑,隐藏。若选取以情绪为主题的绘本进行教学,绘本通过各个角度阐述情绪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不好的情绪,如何调控我们的情绪等,不仅让幼儿有积极向好的情绪体验与表达,也让部分难以理解接纳幼儿情绪的家长得以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情绪对于个人而言,就像是气球里的气体,负面情绪不及时释放或无法较好地释放会产生各种性格、行为问题,更有甚者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比如愤怒这种情绪,《生气汤》绘本教学在讲述了妈妈怎样成功安抚一个在一天内经历了很多挫败的孩子,她不问孩子发生了什么,或者对孩子说教,她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和孩子一起煮了一锅“生气汤”,在煮的过程中,妈妈引导孩子通过叫喊、适当的攻击行为把情绪宣泄出来,分享完了这个绘本之后,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们都乐滋滋的,有的像如释重负的样子,还有的在讨论着如果生气还可以怎么做。适时地让情绪释放出来是十分有益身心健康的,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引导负面情绪的合理释放,例如,碰到了不好的事情,有不好的情绪了,可以通过如绘本中讲述的叫喊、适当的攻击性行为表达出来,既释放了自己的压力,也及时释放信号令周围的人得知并作出一些行动。
        三、绘本教学促进幼儿人际交往
交往能力是衡量一个公共关系人员能否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标准之一,是看他是否具备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当前部分幼儿依赖性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弱,再加上教育不当,导致幼儿交往能力低下,人际交往成为一大短板,若放任自流很有可能形成社交障碍。我们知道交往力由六部分组成:人际感受能力、人事记忆力、人际理解力、人际想像力、风度和表达力、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对幼儿来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以下表现:能够安静地听别人讲话,理解、安慰和关心别人,喜欢和小伙伴玩耍等等。绘本教学通过对幼儿认知能力的促进,使其认知发展与动作发展相协调,情绪释放恰到好处,在语言表达上把握好“度”,从而帮助幼儿较快融入新集体,促进幼儿人际交往。
        参考文献:
[1]蔡燕芳.浅谈绘本在幼儿园心理教育中的教学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2018,(5):21.
[2]牟群英.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实践和探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白娜.浅谈绘本在幼儿园心理教育中的教学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26):174-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