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河南省驻马店实验小学 463000
摘要:探究式教学的提出与近些年我国教育领域的持续改革密不可分。探究式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探究式课堂上,一般以协作讨论为形式,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重要教学目标。探究式教学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的,从数学角度来看,可以让他们眼中的数学学科与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满足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各种学习成长需求。本文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现状及其实践策略两个主要角度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字: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
探究式教学非常注重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在探究式教学中,虽然师生双方都会有所成长,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探究,但要以学生的探究为主,牢固把握住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原则,不能用教师的探究去代替学生的探究。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想要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并发挥出其应有效果,就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学生创造出能够推动他们进行探究的良好环境与足够空间。
一、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现状
探究式教学在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上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推广,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有效提升了我国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但是,部分教师还不能真正摆脱传统教育理念中不合理部分的影响,所以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有些教师还是习惯在课堂上以自己或教材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所谓探究,实际上只是在教师已经完全规划好的路径中去寻找结论,自主探究空间非常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没有显著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问题的能力仍然存在缺陷。
其次,部分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或者教学设计本身就存在缺陷。比如有的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在引导学生探究的时候总是寄希望于学生能够快速得到结论。一旦学生不能在教师预想的时间内完成探究并得到正确的结果,教师就会越俎代庖,直接给出结论。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探究似乎毫无意义。还有的教师则是在整体的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虽然每次探究过程留出的时间比较充分,但探究的频率比较低,导致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不熟悉,总是不能很好地参与。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1、提升探究趣味
兴趣是学生认真学习,努力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小学生,情绪化特征比较明显,非常容易受到感性体会方面的影响。所以,为了吸引学生参与,为探究式教学发挥作用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应提升探究的趣味性,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动员学生的情绪,同时也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尝试将学习、思考、发问和解问的全过程都与趣味元素相联系,使得探究式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能充满趣味元素,为学生的探究增添无尽的乐趣和动力。
例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彩泥道具和一把美工刀,先为学生展示长方体,然后切割成正方体,再切出长方体,随后继续切割正方体……以此类推,直到切成很小的块。每次切割的时候都向学生发问,引导学生去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互转换,尝试归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这种方式利用了小学生习惯于从直观的感官体验获得知识认知的特点,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推动他们去进行认真思考。教师也可以通过折纸,向学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也能起到很好地效果。
2、指导合作探究
在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依靠个人的能力所无法解决。而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代替学生的探究。
此时,比较好的方式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师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其次要恰当选择合作的规模与形式。比如难度不是太大的探究问题可以两两分组,如果涉及到了对重要教学主题的理解则可以组织全班学生的共同探究。通过合作,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突破难点,共同成长。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涉及到了一些不规则的多边形,需要学生先对图形进行分析认识,选择恰当的面积计算途径,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一个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可能有很多种,必要时还应该带领学生去对比,去锻炼他们面对图形时的思维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比较大。此时,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探究之前,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做好分工,否则如果一个小组内每个人都去尝试对图形进行分拆,探究的效率反而会降低。
3、加强实践探究
以上提到的都是在课堂上进行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加强实践探究,或者说以探究的方式去进行数学实践。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数学学科本来就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应用于生活。如果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发挥不出作用,那么数学学科的教育意义就会大大折扣。不过,在实践探究的时候,教师仍然要以教材内容为核心,瞄准当前的教学目标,涉及到的知识技能范围可以适当拓展,不能漫无边际,没有重点,否则会影响到实践探究的效率与最终效果。
仍以上文提到的“多边形的面积”为例。在学生完成课堂上针对明确图形的探究活动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范围内选择一个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去测量这个空间涉及到的每个边的长度及每个角的角度,把这个空间的图形画出来,再去进行面积的计算。通过这一探究,学生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的理解,而且在实践中进行了直接应用,意识到能够从数学的眼光去重新认识周边的环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新鲜的体验,对于鼓励他们今后继续认真参与类似活动有巨大意义。
4、完善相应评价
不论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采用了何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因为教学效果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基准的,所以也可以看做是对学生的评价。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相对于最后得到准确无误的结果,在探究式教学中,过程更为重要,反映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思维能力。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也应该更多地关注过程,关注学生主体在过程中的表现,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师生双方都应该认真参与到评价环节中去。
例如,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学生进行评估,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评价。每次探究式学习结束后,在保证秩序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允许任何人主动发言,表达其在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中得到的结论和感受,最后由教师将上述评价都综合起来,作为最后的评价。另外,教师还要提醒学生,他们在日常学习中也要时常进行自我评价,想一想自己刚才在预习或复习中是否全神贯注,是否有较高的效率,有没有全力以赴,以此去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进步。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比较新颖,还有较大潜力有待挖掘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值得广大同仁的关注。希望大家能够根据最新的教育改革趋势和学校自身特点,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正确的态度去加强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基本动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实际能力,发挥出数学学科教学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莹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63.
[2]潘振阳.浅谈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农家参谋,2019(10):283.
[3]纪文胜.有效探究,活化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1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