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单元复习课“HPM+助学单”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以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整理和复习》为例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2期   作者:范化冰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数学课标中明确地强调了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范化冰
        浙江省衢州市巨化第一小学      324004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数学课标中明确地强调了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性。而单元复习课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盲区,传统的单元复习课教学只是通过大量练习达到复习的目的。而HPM视角下的借助助学单进行“课前复习+课中分享”的助力课堂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再理解,从而实现知识框架的“再创造”,本文通过介绍HPM视角下的单元复习课课例,将数学史和学生复习活动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初步总结形成“HPM+助学单”助力课堂的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HPM   助学单   单元复习课    助力课堂    四年级

一、小学数学高段单元复习课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是一个独立数学知识板块的整理和归纳。然而,对于许多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复习课教学的内容都是他们已经学习过并基本掌握的,学生对复习的内容没有了求知欲,教学中往往是老师拨一拨,学生动一动。特别是到期中、期末复习阶段,铺天盖地的分类训练习题和综合模拟试卷让学生还没弄清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发展过程就已经陷入了“做题——讲题”的循环复习模式之中。
二、数学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不断渗透
        纵观北师大(第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数学史和谐又神奇的魅力无处不在,在教材中,它们或以“你知道吗”补入,或以“数学故事”引入,或以趣味习题插入,或以教学内容置入。这说明小学数学教材编者已经有意识地将数学史融入到新授课中,并关注到了它对教学产生的实际效果。
三、“HPM+助学单”——单元复习课教学新模式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初步总结出了“HPM-助学单”复习课教学模式。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HPM视角下的助力课堂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一体化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设计课中的教学过程,还需要将部分前置性学习内容和后置性巩固练习延伸到课前和课后。
在“HPM+助学单”教学模式中开展有效复习的教与学的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整理阶段:学生根据助学单展开课前复习整理,教师根据助学单的反馈情况确定复习起点;课中教学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挖掘数学已学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背景故事并展开有效复习活动,课中及时反馈、补充、分析、评价;课后拓展阶段:教师再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单元巩固练习,从而再一次巩固了知识点,为以后的复习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HPM-助学单”的单元复习课——提供分享平台,绽放多元精彩
笔者就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课《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整理与复习》为例,阐释“HPM-助学单”各阶段的教与学的活动及效果。
1.课前整理:文化渗透,激发兴趣
笔者在课前有意识地将数学文化的问题设计到助学单的第二道思考题中,并在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完成助学单。学生完成个人助学单后,教师在课前或课中讨论环节提前浏览学生的助学单完成情况,并灵活调整复习课的详略内容。
【效果】在课前复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书本和课外教辅资料进行第一轮学习,在学生的助学单中不时能看到许多新颖有效的整理方法:如表格法、文字法、思维导图、概念图等等。

这就将传统复习课的个人思考、独立整理过程有效地提到课前,使得学生的复习整理更具个性,也更具创造性和时效性。
2.课中复习:实时分享,高效复习
“HPM-助学单”单元复习课模式的主要交流阶段便是课中的教学活动。课中的教学活动主要分四个板块开展:10-15分钟的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课堂实时分享;课堂巩固提升;总结与评价。
    2.1小组交流,互评互说:笔者组织学生针对小组内的助学单展开讨论,4-5人一组,按照一定的序号进行轮流发言(学习能力越强,序号越靠后),每位学生针对助学单的三个问题依次进行说明,说过的不重复,对同学进行内容补充。此时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助学单完成和讨论情况。
        【效果】在小组互评互说的环节,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并且学习困难的学生会先说出自己的整理情况,再由基础好的同学继续补充,人人都有话说的复习比起只有师生的互动复习更具实效。
        2.2实时分享: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变换角色变成小老师,并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汇报分享,将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和全班同学进行汇报交流。其余学生作为听众和参与者要和汇报小组交流,并给予及时评价。评价方式分为四种,分别是:提问;反驳;补充;鼓励。每种评价都对应一种手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评价有指向性地交流,取长补短。
        【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时不时会听到课堂中有激烈的争论声和孩子们的笑声,教师也尽量地退出讲台,将课堂交给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更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更愿意去倾听同学之间的整理方法,从而更高效地完成复习。
2.3课堂巩固:这一环节,笔者以学生的错题和好题为素材进行变式训练,再增加一些题组式的训练,达到提升巩固的效果。
        【效果】在本环节中,笔者以学生错题为导学,针对易错的概念进行强化训练,弄明白不同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
2.4总结评价:本环节中的教学中,学生针对自己在解题中的注意点进行分享交流,教师再结合学生的总结进行简单概况,整理出知识框架图。
        【效果】在师生互动的这一环节,教师完全尊重学生自己梳理的知识框架,并在师生互动交流中不断完善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图,学生从课前自主整理到小组复习,再到分享复习,再到最后的回顾复习,三次不同层次的复习让学生不断地完善对于三角形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则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复习起点,以学定教,更好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达到的复习效果比笔者预想的还好,可谓是双赢。
(三)课后拓展:综合拓展,趣味连连
    在课后,笔者依据课堂中学生的分享情况和易错点展开了课后题组的再练习。
【效果】在第一道题组练习中穿插了三角形和四边形各个类型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区别并有针对性地解题,笔者班里90%的学生正确解决了第1题,而只有68%的学生正确解决了第2题,说明学生在解决分类讨论的问题,特别是审题上仍有不足,这就为笔者指明了第二节复习课的主要复习方向。
总而言之,“HPM-助学单”单元复习课新模式的不断完善和优化给我们当下的小学数学四年级单元复习课带来了新气象,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存在的实际操作困难。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笔者将在今后不断的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尽可能发挥“HPM-助学单”复习课新模式在单元复习课教学中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汪晓勤.数学文化透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吴正宪.翻开数学的画卷——感受数学世界的人、文、情[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