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2期   作者:郭英莉
[导读] 数学作为比较重要同时也比较难的科目,学生如果想要学好数学不仅需要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郭英莉
        青海省海晏县祁连山小学   810200
        摘要:数学作为比较重要同时也比较难的科目,学生如果想要学好数学不仅需要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教师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通常比较贪玩,在课堂听教师讲课的时候很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授学生数学的时候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课堂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小学生如果在课堂中只是听教师讲课,接受教师讲得所有知识,学生自己没有进行思考,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懒惰的思想习惯,所以教师应该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问;挖掘知识;错误陷阱;发展创造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比较懵懂的时期,对于很多事情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认知,但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并且国家近年来比较提倡素质教育,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与我国的教学目标是相违背的。教师应该从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先进行独立思考。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做了一番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鼓励学生进行提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需要逐步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学生通常都会对教师有一种尊重感,比较愿意听教师的话,所以教师应该在教授学生的时候,鼓励学生在自己遇到不会的问题的时候问教师,因为很多小学生是比较胆小的,他们通常不敢问教师,这就会导致问题的积压,久而久之,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询问教师,教师对此进行解答,一方面可以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掌握的不是很好,这样在教师教授学生的时候也能够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养成有问题的时候就去思考并想办法解决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内容时,正式上课之前我会给学生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教师在学生预习的时候,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知道哪些地方是重点,当教师讲课的时候对于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重点去听。如果在课堂上教师知识点讲授知识,就会使得数学教学课堂过于枯燥和乏味,教师也没有时间跟学生进行互动,相较于之前讲授的加法和减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数值比较大,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当计算跟应用题结合的时候,学生接受起来会有难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教师再加以解答,这样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二、深度挖掘数学知识
        小学生刚开始接触知识,数学又是相对来说比较难的科目之一,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对各个科目进行初步认识的阶段,对科目的印象很重要,如果学生对某个科目比较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也会相对比较用心。数学是比较难的科目之一,知识点和公式比较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学生不解决,将会使学生会数学产生一种恐惧心理,甚至可能会逃避数学科目的学习,这都是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很不利的。所以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深度挖掘数学知识,将数学问题剖析给学生看,引导学生进行逐步思考,养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当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仿照教师的方法进行解决。
        例如,在教授“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内容时,我会带领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等,明确其中的乘法运算规则,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

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大致相同,只是让学生注意一下数的上下对齐方式,之后在课堂中多设置几道相应的题目,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有层次性,提问学生去黑板上作答,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精力,也可以使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进行查漏补缺。教师要教授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三位数乘三位数怎样去计算?如果数更大又怎样去计算?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深度挖掘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三、故意制造错误陷阱
        小学生除了自己的父母之外,与之相处时间最多的就是教师,所以学生对教师通常都比较信任,这种信任同样也体现在教师的教授上,按照一般的教学规律,通常都死教师讲授什么,学生就会跟着学习什么,甚至对于一个自己做出来的题目,教师说他们做错了,他们就也同样这样认为,自己没有进行思考为什么。教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的习惯,让他们多进行思考,应该在教授学生的时候给学生故意制造错误陷阱,让学生知道教师有时候也是会做错的,这样当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题目的时候,学生就不再是单纯的听教师讲课,还会在此过程中尽心思考教师讲得是否正确,这样知识在经过学生的大脑深度加工,知识的记忆程度就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件制作时设置几个陷阱,让学生去找出去其中的错误,学生如果认真听讲,是可以找到的,所以教师设置错误陷阱时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带领学生回顾之前讲过的整数的加法和加法,既回顾了之前的知识,又明确了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方便与这节课讲授的知识做一个区分,分数里面有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师设置错误陷阱的时候可以从计算规则上出发。如果教师只是讲授知识,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没有时间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做到在课堂上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小学生通常比较贪玩,给学生讲授知识的时候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一个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
        四、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数学的学习是需要学生多进行思考的,数学的知识点和公式比较多,考察的方式灵活多变,尤其是一道数学题目可以涉及多个知识点,学生如果想要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自己综合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考虑,这需要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需要自己多进行思考,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才能够从各个分面进行考虑。数学的题目虽然很多都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是却有多个解题方法,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创造思维,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多对自己不会的问题提出疑问,当实在不会的时候再询问教师,这对学生发展问题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教授“小数除法”这一内容时,我会给学生留一些时间对这节课要讲述的内容进行预习,教师如果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小学生将会不知道往哪个方面预习,因为他们不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所以教师应该在教授学生的时候明确学生的预习目标。小学生正处于比较贪玩的阶段,所以比起思考他们更愿意将时间花费在玩耍上面,但是学生如果不进行思考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也就不会在教师讲课的时候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比如在讲授小数除法的时候,顺便带领学生认识一下小数乘法,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
        总而言之,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教师不仅应该鼓励学生对进行思考,还应该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对学生加以表扬。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很多事情都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教师作为引导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小学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正要阶段,学生如果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这样对学生初中、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也是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与解答。
        参考文献:
        [1]罗水琼.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
        [2]张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性探究[J].才智,2014(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