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2期   作者:李玉芬
[导读] 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基础
        李玉芬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十五小学 553000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基础,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作为小学时期比较难的一门课程,通常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如何有效防止该类问题的发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种愉悦的课堂氛围,而绘本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兴趣,为今后学习数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本文主要探索现阶段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以及绘本阅读的意义和运用绘本阅读需要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绘本阅读;指导策略
        【正文】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从幼儿阶段到小学阶段,这一跨度无论是从学习内容还是从学习的方法来看,会让学生感到不适应。因此,需要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缓解学生的不适感。然而绘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数学绘本符合数图结合理念,通过数学绘本中蕴含的生活元素、故事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说到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普遍认为很简单,通过多讲题和让学生经常练题的方式就能完成学习。但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讲课的方式上,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老师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讲解一下,而没有深入到数学的本质中,长久下去,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点,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逐渐对数学产生厌恶的心理。
        1.2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教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去思考,之后教师给学生进行讲解。在这种方法下,虽然老师能够按时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但是学生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就会产生慌乱,不能独立的解决数学问题。
        1.3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虽然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但仍有部分老师还在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认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浪费教学时间,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所以,现在教学方式如果只是从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角度出发,就会导致教师忽略培养学生能力。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上,教师习惯给学生总结一个固定的解题模板,给学生提供解题的思路,而缺乏指导学生思考解题方法的指导,这样学生会容易陷入数学题就套固定模板,不进行思考,不会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和策略,从而固化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
        二、绘本教学的意义
        2.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认识的字较少,认知水平比较低,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而且,有的学生对于阅读大量的文字很容易产生排斥的心理,这时候就可以通过有趣的绘本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去。因为绘本具有内容丰富,句子简单和大量图片的特点,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从而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
        2.2借助数学绘本提高阅读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阶段学生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中,阅读能力居于首要的地位,学好数学需要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数学绘本课程的目标重在培养良好数学阅读能力,这必然离不开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2.3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绘本主要是通过图文的方式来向我们叙述完整的故事,通常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脑海中会不断的进行联想和思考,为什么绘本故事的结尾会是这样。因为小学数学有一部分是以图形为基础展开教学,这就需要学生有想象力。除此之外,数学还具有大量的计算题,这就需要学生有严密的思维,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三、运用绘本阅读教学采取的措施
        3.1选用的绘本要与教材内容相匹配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绘本的内容要与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相符合,这样才能发挥出绘本教学的优势,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注重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这样带来的学习效果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教师图画中有六朵小花和三只小狗,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图画中一共有几朵小花?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5以内的加减法,在学生数到五之后,学生就不会数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一共是六朵小花,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画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之后教师在给学生播放一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看出图片中有几位学生在打扫操场吗?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熟悉数字六的基础上引出数字七,培养学生旧知迁移新知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2完善绘本教学方式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探索发现,因为这种发现对于孩子来说理解得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数学绘本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充分抓好绘本的主线,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欣赏和阅读,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绘本内容的理解。要想使这一教学效果得到充分的实现,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在绘本学习中产生一定的阅读经验,进而实质性的促进幼儿的成长。例如,比如《 十个人快乐大搬家》中有10个小朋友,它们原本住在左页的旧家但每翻两页,就有小朋友搬到右页的新家,新家和旧家的人数就在10以内变动着。这样生动有趣的设计,在不断的翻阅中,让简单的1~10的数字概念更加精准,让孩子慢慢感受到10的合成与分解,也在无意间让孩子形成增减恒等的概念。
        3.3开发绘本原有内容
        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人,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要求孩子敢于、善于、提问;二是要引导孩子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对绘本的探索来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结束11-20各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阅读《好奇的乔治去海边的故事》,学生阅读结束后,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阅读完好奇的乔治去海边的故事后,里面一共出现了几个人?学生回答,一共有六个人。教师继续提问:故事中一共有几只海鸥?学生回答一共有19只。这时老师说一共有18只,引发质疑,在质疑争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老师也不一定是对的,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老师追问:乔治拿的篮子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有的学生说都不是,有的学生说是长方体,还有的学生说是正方体。同学们相互讨论,发现其实都不是,如果把篮子盖住,去掉扶手部分就可以说是一个长方体。通过开发绘本内容,使学生不但复习了20以内的数字,还认识了立体图形,从而把新旧知识有效衔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教师要把握该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寻找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所在,利用绘本教学的优势,选择与教材相符合的绘本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数学绘本开展课堂互动,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于小敏.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9.
        [2]刘明坤.探析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和方法[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32-33.
        [3]黄迪全.小学数学基于兴趣培养的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