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贵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滨河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甘肃省张掖市(734000)
【摘要】目的:分析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点,总结用药体会。方法:入组成员:感冒治疗500例患者,抽取年限为2019.9-2020.9,对于患者抗感冒治疗药物类型进行分析,并总结用药情况。结果:抗感冒药物共7类,解热镇痛类、镇咳祛痰类、收缩血管类、抗病毒类、抗组胺类、中枢神经兴奋类、其他,占比分别为20.00%、24.00%、14.00%、26.00%、4.00%、8.00%、4.00%。结论:需要对于临床抗感冒药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感冒;药物成分;用药体会;药理特点
感冒属于临床中常见疾病,又被称为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中患者发生感冒一般为病毒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会产生如头晕、鼻塞、咳嗽等临床症状,本次对于抗感冒药的药理成分特征及临床用药方式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500例入组病患为门诊感冒治疗患者,时间年限从2019.9至2020.9,入组均为听力、语言、认知均无障碍患者,排除无法配合此项研究患者;人员组成为男性270例、女性230例,选取入组年龄范围控制在5-60岁之间,年龄计算平均值为34.84±3.06岁。
1.2方法
对于组间所有接受和资料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病情及处方用药情况,对于用药处方中抗感冒药物进行分类,实现药理特征分析。
1.3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指标:对于处方中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类,计算各类药物应用概率。
2.结果
抗感冒药物主要分为7类,解热镇痛类、镇咳祛痰类、收缩血管类、抗病毒类、抗组胺类、中枢神经兴奋类、其他,这些药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主要为肺力咳口服液、布洛芬、贝敏伪麻片、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溶液、儿童回春颗粒、酮替芬等,见表1所示:
3.讨论
感冒属于临床中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较高。感冒患者中大多数均为病毒感染所致。这些病毒包括胞病毒、呼吸道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患者会出现打喷嚏、鼻塞、咳嗽、头痛等症状。通常情况下,患者产生并发症的情况较少,不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下此疾病会在5~7天左右康复。现阶段,临床中感冒患者较多,由于此病较为普遍,大多数患者会自行选择利用抗感冒药物实施治疗,但由于市面中抗感冒药物的种类较为复杂,其药物的选择性较多,同时部分抗感冒药物虽然名称具备相似性,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临床中对于感冒患者实施临床诊断并选用抗感冒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药物选择,实现不同类型抗感冒药治疗。
在感冒治疗过程中,治疗药物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无法实现药物的对症选择,将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同时会影响患者的病情发展。应对于抗感冒药物进行合理选择,并实现于感冒药物的药理特性进行分辨。同时,对其中的更有利于患者治疗的感冒药物进行选择并合理应用,通过结合治疗及针对性治疗提升感冒治疗效果[1-2]。
对于临床抗感冒药物进行详细分类,主要分为抗病毒类药物、中枢神经兴奋类药物、止咳祛痰类药物、祛热镇痛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的、收缩血管类药物等,其中共分为七大类,这些药物在患者临床使用中会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而发挥不同作用,通过合理药物选择实施针对性治疗,效果显著。以上药物在感冒患者治疗过程中,属于常见的感冒药物,但部分药物在应用过程中会存在不对症及不合理现象。现如今,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对于抗感冒药物的药理知识及特性认知度较低,会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医生需要对于药物的药理特征进行明确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病情,实现正确药物选择。患者产生感冒的原因可以分为咳嗽症状明显或产生肌肉酸痛、头痛、发热等,部分患者会产生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临床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其重点症状实施对症治疗,并针对性选取药物。如咳嗽症状明显且痰多需要为其实施祛痰止咳药,如产生流鼻涕、打喷嚏,则表示患者出现鼻黏膜敏感性升高,需要实施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如出现肌肉酸痛、头痛及发热需要为患者实施祛热镇痛药治疗,医生需要在患者治疗前对于每种药物的药理特征有效了解,并实现药物的准确选择,有效保证治疗效果,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及合理性[3]。
在实施药物选择过程中,医生需要对于药理特性及用药禁忌准确把握,帮助患者及时有效实施合理治疗。中枢神经兴奋类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对于患者的用药时间进行控制,避免患者产生依赖性,同时此类药物不适宜在婴儿中使用,避免引发婴儿惊厥。应用收缩血管的药物时,有可能会对患者的血压水平产生影响,使患者产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现象,引发血流动力学改变,此类药物应在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中慎用,避免引发不良反应。当应用镇痛解热类药物治疗时,应考虑此类药物会引发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影响患者的胃肠道情况,使患者产生胃出血及肝脏损伤。因此,需要对于有呼吸道、消化道系统疾病及肝肾疾病的患者禁用此药。利用抗组胺药物实施治疗时,应考虑此药物会存在一定的催眠功效,避免酒后用药与乙醇发生反应,同时此药物用后会产生眼压升高,影响青光眼患者的疾病情况,以上药物存在不同的病理特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药物选择。同时,对于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进行控制,减小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实现合理安全性用药,帮助患者实现感冒的有效临床治疗。
综述,本次研究中发现,抗感冒药物分为解热镇痛类、镇咳祛痰类、收缩血管类、抗病毒类、抗组胺类、中枢神经兴奋类、其他类等,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实现药物的针对性选择及治疗。
参考文献:
[1]冯国鹏. 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分析及应用[J]. 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7):146-147.
[2]刘瑞琦. 抗感冒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7):10-11.
[3]肖惠敏,何洛. 感冒药的常见成分及用药指导[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4):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