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泵入在综合科应用的体会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施娜
[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微量泵入用于综合科患者的效果。
        施娜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卫生院 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量泵入用于综合科患者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到2020年6月期间,收集68例综合科患者,动态随机收取34例患者的行微量泵入后的优质护理后设施为研究组,剩下34例患者的行常规治疗方式的常规护理并设置为参照组,分析微量泵入的护理体会。结果:研究组行微量泵入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科患者采用微量泵入可以明显改善疾病症状,消除药物治疗给患者带来的护理风险,在后续护理过程中需要更为重视患者护理细节,降低护理过程的医疗风险。其护理过程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配药的注意事项,提高微量泵入的治疗效果,实现患者疾病的良好控制。
        【关键词】综合科;微量泵入;心理护理;配药;护理风险发生率
        微量泵入有着便携的优势,主要是通过弹性储存药物的囊来输注药物,当一定量的药液填充在囊内,其微量泵逐渐发挥持续弹性压力,往患者体内泵送药液[1]。在综合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其自身可以满足患者的体位变化以及简单活动,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2]。现列举68例综合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在2020年1月到2020年6月期间,收集68例综合科患者,行微量泵入后的优质护理。参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53-69岁,平均年龄(62.22±1.26)岁。研究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53-69岁,平均年龄(62.31±1.21)岁。68例患者中,包含冠心病58例,上消化道出血26例以及高血压16例。
        纳入标准:(1)均符合综合科的诊断标准要求;(2)综合科患者低死亡风险;(3)经研究人员解释,综合科患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服从具体的要求。排除标准:(1)综合科患者的病例资料不完善;(2)知晓研究情况后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综合科患者;(3)存在精神障碍的综合科患者;(4)年龄在60岁以上的综合科患者。
1.2方法
1.2.1 常规治疗方式的常规护理
        参照组行行常规治疗方式的常规护理。
1.2.2 微量泵入后的优质护理
        研究组行微量泵入治疗后针对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得到微量泵入治疗后的患者护理体会。
1.3 指标判定
        观察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总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投诉+沟通不良+护理失误+伴随并发症)/总人数x68%。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分析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8.0。χ2检验用n(%)代表的护理风险发生率。
2.结果
        对比综合科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情况,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

:3.讨论
        3.1应用前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压力,选择适当时期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告知患者的微量泵入治疗的科学依据以及治疗价值,为患者分析微量泵给药代替传统静脉滴注化疗药物的优点,让患者更为清楚药物的给药过程的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安抚患者的心理情绪的过程中,告知患者微量泵入治疗需要持续推注48小时或更长些时间,但是其治疗时间过程中患者可以正常生活,不会较大影响其简单的身体活动,患者甚至可以将微量泵入设置放置在口袋中,完全不会限制患者行动。
        3.2配药时的注意事项
        在配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根据无菌操作规范配药过程,一旦使用前发现微量泵损坏或者包装已被打开,则需要例及更换。具体的操作措施为取下,填充口帽,然后将药物通过针简逐渐在填充口灌注药液,过程保持轻柔,避免针头刺入。使用之前,需要先抽吸适量的生理盐水,注人微量泵内,再加入治疗药物,保证药物经过稀释后接触泵内管道[3]。
        分析此次研究中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研究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严格根据护理措施规范的护理服务能减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优质护理措施提高了药物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综合科患者采用微量泵入护理过程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配药的注意事项以及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提高微量泵入的治疗效果,实现患者疾病的良好控制。
        
【参考文献】
[1]原鑫鑫.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安全隐患与对策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1):9-10.
[2]陆欣欣,王晓杰,李君蕊,王杜渐,任红艳,郭明华.FMEA模式在高危药物微量泵泵入错误风险防范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473-1475.
[3]吕建国,徐文斌,赵海莲.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入对血流动力学、血清乳酸及病死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02):234-252.
[4]万梓鸣.尿激酶微量泵泵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06):1548-1549.
[5]倾芝娟. 胰岛素静脉泵入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